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99万人,约占新进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的一半,比2012年增加19万人,再加上还没有就业的21万2012届毕业生,就业压力前所未有。
材料二 2013年的“用工荒”不仅出现在东部沿海城市,还蔓延到了劳务输出大省安徽、河南等地。据公开数据显示,武汉缺工量首次突破10万人,广东缺工量高达120万人,河南一企业月薪5000元招不到软件工程师,安徽用工市场出现“一人难求”的局面等。困扰企业的“用工荒”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工资待遇较低、工作环境不够舒心等导致员工流失;二是一种结构性的紧张,主要表现是由于流动性而产生的季节性缺工(多是普工等基层岗位,主要为服务业)和缺少高端技术工人,等等。
(1)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我国就业市场出现了什么现象。
(2)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反映的现象会对企业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3)运用经济生活中就业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从发展教育的角度就解决就业问题向国家提几点建议。
2010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五中全会的主要议程是研究关于制定“十二五”(2011至2015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中国在继改革开放之后再次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
“国强”到“民富”的社会背景之一
材料一:现今,中国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公众收入的增长远远跑不过政府财政的增长,贫富差距越来越明显,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成为当务之急。现在是到了政府“打开粮仓”的时候了,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改善百姓福利,这是政府职责所系。温家宝总理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专访时总结了他的四点政治愿望: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
“国强”到“民富”目标的实现
材料二:党的领导是实现“国强”到“民富”的根本保证,加强党对发展成果分配的统筹协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各级党委要准确把握社会趋势,科学谋划,完善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差距、区域差距。全体共产党员要坚定不移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增加百姓收入,提高人民富裕程度,完善保障机制,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1)请分析说明,要实现总理的“四点愿望”,政府应该如何履行责任和职能?13分
(2)结合材料,说明在追求“民富”的过程中怎样发挥共产党的作用?(13)
表1安徽省某市各种所有制企业数量情况
![]() 年份 |
国有 企业 |
集体 企业 |
非公有 制企业 |
混合所有 制企业 |
2000年 |
35家 |
20家 |
20家 |
10家 |
2010上半年 |
7家 |
8家 |
52家 |
70家 |
注:表中所减少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大多与非公有企业以股份制的形式组成混合所有制企业。10年来该地区经济总量翻了两番,其中非公有制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所创造的产值占全部产值的80%以上
表2该市劳动力在各种所有制企业中的就业情况
![]() 年份 |
国有 企业 |
集体 企业 |
非公有 制企业 |
混合所有 制企业 |
2000年 |
20% |
25% |
35% |
12% |
2010上半年 |
8% |
10% |
45% |
35% |
注:10年中,该市每年新增劳动力达12万人,共有25万人实现了再就业,2000年该市失业率为7%,2010年上半年该市即使在金融危机下失业率也仅为4%。
(1)表1、表2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表1、表2,谈谈该市的做法对其他地区的改革与发展有哪些启示?
2010年9月16日,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胡锦涛指出,“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们应该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坚持发展经济,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加社会财富,不断为全体人民逐步过上富裕生活创造物质基础;坚持社会公平正义,发展社会事业,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注重解决教育、劳动就业、医疗卫生、养老、住房等民生问
题,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但也有人提出要反对经济全球化,请你谈谈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结合材料,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如何实现包容性增长?
某学校高三(2)班学生开展课题为“走进低碳生活、发展低碳文化、加强低碳合作”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
信息一:【走进公民低碳生活】
信息二:【呼吁加强低碳合作】
为应对气候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不断推动国家间的气候谈判。2009年12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仅达成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中国政府本着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态度,确定了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同时,中国积极开展与各方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对话与合作。主张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
结合信息一、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假如你是一个环保使者,如何向各国公民和国际社会呼吁“走进低碳生活、加强低碳合作”?
材料一:山东某小区在社区民主建设过程中,开始时大家热情很高。但后来人们对于社区民主的关注逐渐减弱,原因是居民发现民主选举并没有带来社区的改善。
材料二:民主选举是个好东西,但它只是一个产生权利的过程——选择谁来当领导人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约束权利、规制权利的过程。因此,民主选举产生出来的权利,并不必然地带来更好的结果。
针对材料中出现的问题,有人为该社区民主建设提供了一个建议方案,请你将序号填入相应位置.
![]() |
做法 |
政治生活依据 |
选举环节 |
||
决策环节 |
||
管理环节 |
||
监督环节 |
①社区重大决策必须召开听证会
②召开居民会议,制定社区管理规则,居民委员会执行
③由成年居民直接投票,差额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
④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
⑤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⑥民主决策有助于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⑦居民委员会定期述职
⑧选举方式的选择要根据具体条件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