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所示为测定A、B两个神经元之间电流传递的实验装置,图中ab=cd。用微电极分别刺激b、 c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b点,B神经元上电位由"外负内正"迅速变为"外正内负"
B.刺激c点,A神经元上电位由"外正内负"迅速变为"外负内正"
C.刺激b点,灵敏电流针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刺激c点,灵敏电流计发生2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你认为同位素标记的方案应为()
A.用14C或3H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
B.用18O或32P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
C.将一组噬菌体用32P和35S标记 |
D.一组用32P标记DNA,另一组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 |
在艾弗里及其同事利用肺炎双球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菌中提取的DNA之后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肺炎双球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A.证明R型菌生长不需要DNA |
B.补充R型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
C.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的因素 |
D.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 |
S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表面具有多种抗原类型如(Ⅰ、Ⅱ、Ⅲ型等),不同的抗原类型之间不能通过突变而发生转换;在特殊条件下离体培养SⅡ型肺炎双球菌可从中分离出RⅡ型菌,Griffith将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与RⅡ型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肺炎大量死亡,并从患病死亡小鼠体内获得了具有活性的SⅢ型菌;而单独注射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小鼠未死亡。此实验结果能支持的假设是()
A.SⅢ型菌经突变形成了耐高温型菌 |
B.SⅢ型菌是由RⅡ型菌突变形成的 |
C.RⅡ型菌经过转化形成了SⅢ型菌 |
D.加热后SⅢ型菌可能未被完全杀死 |
下列有关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涉及的S型细菌和R型细菌可以通过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来区分 |
B.该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
C.转化形成的S型细菌的转录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 |
D.R型细菌被转化的这种现象属于基因重组 |
豌豆细胞中的DNA,有84%在染色体上,染色体中DNA占36.5%,RNA占9.6%,蛋白质占48.9%,这些数据表明()
A.染色体的复制与RNA无关 |
B.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
C.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