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试验编号 |
探究课题 |
选用材料与试剂 |
| ① |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过氧化氢溶液 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
| ② |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碘液 |
| ③ |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
新制的蔗糖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碘液 |
| ④ |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斐林试剂 |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下列不含有
DNA的是()
| A.高尔基体 | B.细胞核 | C.线粒体 | D.叶绿体 |
下图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图解,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水的光解发生在①内叶绿体片层结构的薄膜 |
| B.③是三碳化合物,在中午高温时,数量减少 |
| C.产生③的暗反应需在黑暗中进行 |
| D.④是ATP,贮存的能量来自光能 |
观察在0.3 g/mL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小,说明( )
| A.细胞壁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
| B.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的 |
| C.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
| D.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 |
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科学家通过下列实验(见下图)进行探究:①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是很少的细胞质相连,结果无核的一半(a)停止分裂,有核的一半(b)能继续分裂;②b部分分裂到16~32个细胞时,将一个细胞核挤入到不能分裂的a部分,结果a部分开始分裂、分化,进而发育成胚胎。下列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
| A.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 |
| B.实验①中,b部分细胞属于对照组,a部分属于实验组 |
| C.实验②中,a部分的操作与实验①中形成对照 |
| D.实验说明细胞的寿命与细胞核有关 |
细胞色素c是动植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由104个氨基酸组成的化合物,在生成ATP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那么,对于叶肉细胞来说,细胞色素c的合成场所及其发挥生理作用的细胞器分别是( )
①线粒体 ②叶绿体 ③内质网④高尔基体 ⑤核糖体
| A.③,①④ | B.④,②③ | C.⑤,①② | D.⑤,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