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方地区某中学在家乡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处,适合攀岩的是_____________处;适合漂流的是____________处。①河段小河的流向大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最高海拔为_____米, 甲乙两地的最小高差接近_____米。图上测得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约为1厘米,若要在两地间修建缆车,已知比例尺是1:100000,则缆车线路长度至少_________千米。
(3)结合右图,判断左图中C、D两山坡更适合修建梯田的是__________坡,此地适宜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__。
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母亲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
(1)长江、黄河发源地都在的A地形区是_____高原,位于我国的第___级阶梯。长江、黄河的流向大致为_____,从河流流向可以看出我国地势总特征是 _________。
(2)图中两条河流,水能丰富、航运价值大,有“水能宝库”“黄金水道”之称的是___。
(3)图中B地形区地表千沟万壑,主要是由于严重的_______造成的。图中C是在长江干流上建成的我国最大水利枢纽________水利枢纽。
读下图中国政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将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 B.西藏自治区, |
| C.宁夏回族自治区, |
| D.内蒙古自治区, |
E.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字母代号分别填在图中相应位置。我国共有个少数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族。
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族和族。
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产、和等边疆地区。
据下表中提供的数据,指出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是(),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是(),中国的人口密度是()。
| 俄罗斯 |
中国 |
美国 |
日本 |
加拿大 |
|
| 面积(104km2) |
1087 |
960 |
937 |
37 |
997 |
| 人口(亿人) |
1.45 |
12.95 |
2.73 |
1.29 |
0.31 |
读下图分析:
(1)从图上可以看出,旧中国较长的历史时间中,由于战争、疫病等原因,死亡率
,人口增长。
(2)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基本上呈上升。
(3)人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数量的增长应与发展和条件要适应,为此我国政府把实行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基本内容是: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读图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均增长情况”,分析回答问题:
(1)1952年至 1990年,我国居民消费总额增长了倍,人均消费水平只增长了倍,主要原因是。
(2)1952年至1990年,我国粮食产量增长了倍多,人均粮食却只增长了倍,主要原因是。
(3)由此可见,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不仅加重了国家、社会、家庭的负担,也影响了
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