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得摆线长为l,摆球直径为d,然后用秒表测得n次全振动的时间为t,则:
(1)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________________.(用上述符号表示)
(2)若用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直径如下图所示,则摆球的直径为_______mm。单摆在竖直面内摆动,用秒表测出单摆做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如图,则t=_______s,单摆的周期为_______s。
(3)有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其中对提高测量结果精确度有利的是( )
A.测量摆长的方法:用刻度尺量出从悬点到摆球间细线的长 |
B.测量周期时,从小球到达最大位移处开始计时,测出摆球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 |
C.适当加长摆线 |
D.为了便于计时观察,单摆的摆角应尽量大些 |
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所用的电源为学生电源,输出电压为6V的交流电和直流电两种.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落下,重锤上拖着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已知重力加速度为,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①下面列举了该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
A.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器件; |
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直流输出端上; |
C.用天平测量出重锤的质量; |
D.先释放悬挂纸带的夹子,然后接通电源开关打出一条纸带; |
E.测量打出的纸带上某些点之间的距离;
F.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锤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在误差范围内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
其中没有必要或操作不恰当的步骤是____________(填写选项对应的字母)
②如图2所示是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将起始点记为,并在离
点较远的任意点依次选取6个连续的点,分别记为
、
、
、
、
、
,量出与
点的距离分别为
、
、
、
、
、
,使用交流电的周期为T,设重锤质量为
,则在打
点时重锤的动能为____________,在打
点和
点这段时间内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__________.
③在本实验中发现,重锤减少的重力势能总是______(填“大于”或“小于”)重锤增加的动能,主要是因为在重锤下落过程中存在着阻力的作用,为了测定阻力大小,可算出②问中纸带各点对应的速度,分别记为至
, 并作
—
图象,如图3所示,直线斜率为
,则可测出阻力大小为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
①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本实验要求的是.
A.入射球比靶球质量大,但二者的直径可以不同 |
B.在同一组实验的不同碰撞中,每次入射球必须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
C.安装轨道时,轨道末端必须水平 |
D.需要使用的测量仪器有天平和刻度尺 |
②实验中记录了轨道末端在记录纸上的竖直投影为O点,经多次释放入射球,在记录纸上找到了两球平均落点位置为M、P、N,并测得它们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
和
。已知入射球的质量为
,靶球的质量为
,如果测得
近似等于,则认为成功验证了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③在实验中,根据小球的落点情况,若等式=成立,则可证明碰撞中系统的动能守恒(要求用②问中的涉及的物理量表示).
热敏电阻包括正温度系数电阻器(PTC)和负温度系数电阻器(NTC).正温度系数电阻器(PTC)在温度升高时电阻值越大,负责温度系数电阻器(NTC)在温度升高时电阻值越小,热敏电阻的这种特性,常常应用在控制电路中.某实验小组选用下列器材探究通过热敏电阻Rx(常温下阻值约为10.0Ω)的电流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特点,如题6图2乙所示.
A.电流表A1(量程100mA,内阻约1Ω)B.电流表A2(量程0.6A,内阻约0.3Ω)
C.电压表V1(量程3.0V,内阻约3kΩ)D.电压表V2(量程15.0V,内阻约10kΩ)
E.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10Ω)F.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500Ω)
G.电源E(电动势15V,内阻忽略)H.电键、导线若干
①实验中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使加在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从零开始逐渐增大,请在所提供的器材中选择必需的器材,应选择的器材为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只需填写器材前面的字母即可)
②请在所提供的器材中选择必需的器材,在虚线框内画出该小组设计的电路图.
③该小组测出热敏电阻R1的U—I图线如曲线I所示.请分析说明该热敏电阻是热敏电阻(填PTC或NTC).
④该小组又通过查阅资料得出了热敏电阻R2的U—I图线如曲线II所示.然后又将热敏电阻R1、R2分别与某电池组连成电路如图丙所示.测得通过R1和R2的电流分别为0.30A和0.60A,则该电池组的电动势为V,内阻为Ω.(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验证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m1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图乙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已知m1=50 g、m2=150 g,则(g取10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①在纸带上打下计数点5时的速度v5=______m/s;
②在打点0~5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加量ΔEk=_______J, 系统势能的减少量ΔEp=__________J,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③若某同学作出的v2-h图象如图丙所示,则当地的实际重力加速度g=________ m/s2.
如图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小圆柱由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拴住,轻绳另一端固定。将轻绳拉至水平后由静止释放。在最低点附近放置一组光电门,测出小圆柱运动到最低点的挡光时间,再用游标卡尺测出小圆柱的直径
,如图,重力加速度为g.则
①小圆柱的直径d=cm;
②测出悬点到圆柱重心的距离,若等式
=成立,说明小圆柱下摆过程机械能守恒。
③该装置还可以用来验证小圆柱作圆周运动在最低点向心力的公式,方法是若在悬点O安装一个拉力传感器,测出绳子上的拉力F,则实验时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用文字和字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