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苏轼《范增论》: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人之。按今天的常识,应为“物先虫生,而后腐也”。譬如一块肉,先有微生物入侵,使这块肉腐烂,而后生蛆虫。古人不知道微观世界还有虫,也就无从知道肉腐烂的道理,只看到肉腐烂以后生出蛆虫。从哲学上看,“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这启示我们

A.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 B.不能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
C.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针对目前严峻的物价形势,某市政府向城乡低收人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这说明()

A.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B.财政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障
C.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D.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刘易斯拐点”是指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短缺的临界点。拐点前,人求工作,不涨工资也可招到人;拐点后,工作求人,不涨工资就招不到合意的人。“刘易斯拐点”理论对企业解决“用工荒”问题的直接启示是()

A.压缩生产规模,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B.理顺分配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C.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用分配公平促进效率提
D.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用工环境,维护劳动者权益

党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以下有利于在初次分配中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是()

A.强化财政的社会保障功能 B.提高居民收人在国民收人分配中的比重
C.强化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D.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进工资集体协商

某家庭2010年3月份的收入共6258元。父亲在国有商场工作,工资收入1000元;母亲在集体企业工作,工资收入900元;儿子在外资企业工作,工资收入2300元。此外,还有股票收入1200元,政府公债收入528元,为企业提供商品信息收入330元。该家庭收入中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与按劳分配所得的分别是( )

A.2058元 4200元 B.3500元 1000元 C.4358元1900元 D.3830元 2428元

针对2010年来新一轮的物价上涨情况,,山东、江苏、浙江等7省率先试点建立最低工资与物价变动的联动机制,陆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此举()

A.是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 B.属于促进社会公平的再分配举措
C.有利于维护和保障劳动者权益 D.能避免涨价对低收人者生活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