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压力,某企业引进先进设备,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使单位产品人工成本不升反降。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
①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②任何商品的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③劳动力价格上涨对企业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④只有提高劳动力价格才能促使企业改进技术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观察漫画,“延伸了前人的路也是成功”,这是因为
A.延伸了前人的路比另辟蹊径更难 |
B.延伸了前人的路推动了事物发展 |
C.前人的经验经过了实践的检验 |
D.我们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
下边图表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时间 |
发明产品 |
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所需的时间 |
|||
二战前 |
照相机 |
112年 |
|||
电动机 |
65年 |
||||
电话 |
56年 |
||||
二战后 |
原子能 |
15年 |
|||
电视 |
5年 |
||||
激光 |
2年
|
子贡倦于学,乞于孔子,“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仲尼的话
A.否定相对静止,错误 | B.认识到事物是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的 |
C.看到事物是前后相继联系的 | D.把握了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 |
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诗句表明
A.任何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 | B.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
C.任何事物都只是相对静止的 | D.静止的事物是不可能存在的 |
《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上述观点属于
A.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辩证法思想 |
B.把物质和运动割裂开来的形而上学观点 |
C.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
D.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