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区砍伐大片森林,制作家具,然后投放市场销售,这个地区的GDP因此增长了。但是,砍伐森林导致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滥,甚至使人们失去家园和生存空间。这启示我们应该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②经济发展了,一切都不重要了
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④保护环境,停止发展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④ | D.③④ |
十八大以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议、调研等多种场合谈及“改革”,他说“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其目的是让广大人民受益”、“改革贵在行动”、“中央政府改革是上篇,地方政府改革是下篇”等。下列选项中对于改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需要 |
B.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
C.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现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
D.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
针对“空巢”老人增多的社会现状,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老年人,不常看望老人属违法。新法新规的出台蕴含的哲理有( )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两点论和重点论是辩证统一的
③通过质变就能实现事物的发展④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
A.①② | B.①④ | C.①③ | D.②④ |
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趋势看,至少应当包括两次大的转型与改革:第一次转型与改革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次转型与改革是从当前到未来的30年左右包括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和政治体制在内的全面改革,目标是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式。我国通过改革()
①能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③能够消除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④能够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一次,爱迪生发明了一架自动记录投票数的装置,以加快国会的工作。一位议员告诉他,他们无意加快议程,有时慢慢投票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从此,爱迪生决定,再也不搞人们不需要的任何发明。这表明()
A.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结合 |
B.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D.认识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