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NO,从理论上讲,实验现象应为生成无色气体,在试管口遇到空气后变为红棕色。但传统的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直接在试管中进行,实验操作中气体往往在液面上就变色。某同学提出如下改进措施,实验步骤及现象中错误的是 ( )
| A.按如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
| B.打开活塞,从U形管的长管口注入稀硝酸,直到碰到橡皮塞的下沿 |
| C.关闭活塞,微热,铜丝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将稀硝酸排向长管,使铜丝与稀硝酸脱离接触后,反应自行停止,管内有无色气体生成 |
| D.慢慢打开活塞,U形管长管中的稀硝酸又回落到短管内,无色气体转至分液漏斗中不变色 |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方式错误的是
A. 甲烷的电子式![]() ![]() |
B.氟化钠的电子式![]() |
C.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
D.氧-18原子![]() |
金属元素(前18号)甲-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应位置如图所示,判断正确的是
| 甲 |
乙 |
|
| 丙 |
丁 |
戊 |
| A.原子半径:丙<丁<戊 |
| B.金属性:甲>丙 |
| C.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 |
| D.最外层电子数:甲>乙 |
某元素X原子的质量数为A,它的阴离子Xn-核外有x个电子,w克这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为
A.![]() |
B.![]() |
C.![]() |
D.![]() |
在元素周期表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的附近可以找到
| A.半导体材料 | B.人畜安全的高效农药 | C.催化剂 | D.氟利昂的代用品 |
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可推知原子的
①质子数 ②中子数 ③质量数 ④核电荷数 ⑤核外电子数
| A.①②③ | B.①③⑤ | C.②③④ | D.①④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