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NO,从理论上讲,实验现象应为生成无色气体,在试管口遇到空气后变为红棕色。但传统的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直接在试管中进行,实验操作中气体往往在液面上就变色。某同学提出如下改进措施,实验步骤及现象中错误的是 ( )
A.按如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
B.打开活塞,从U形管的长管口注入稀硝酸,直到碰到橡皮塞的下沿 |
C.关闭活塞,微热,铜丝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将稀硝酸排向长管,使铜丝与稀硝酸脱离接触后,反应自行停止,管内有无色气体生成 |
D.慢慢打开活塞,U形管长管中的稀硝酸又回落到短管内,无色气体转至分液漏斗中不变色 |
下列对有机物结构或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苯中含有少量苯酚,可加适量浓溴水,再过滤而除去 |
B.苯的间二溴代物无同分异构体能说明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 |
C.使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 |
D.一定条件下,Cl2在甲苯的苯环或侧链上均能发生取代反应 |
x、y、z三种物质的分子组成分别符合烷烃、炔烃、烯烃的通式,在一定条件下V L的x、y、z的混合气体可与V L的H2发生加成反应,则混合气体中x、y、z的体积比可能是()
①1:1:1②1:2:3③3:2:1 ④1:1:4
A.①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不论两者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则完全燃烧时消耗
O2的质量和生成水的质量不变的是()
A.CH4、C2H6 | B.C2H2、C6H6 | C.C2H4、C4H6 | D.C2H4、C3H4 |
下列关于苯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苯酚是一种弱酸,滴加指示剂变色 |
B.苯酚在水溶液中能按下式电离:![]() |
C.苯酚钠在水溶液中几乎不能存在,会水解生成苯酚,所以苯酚钠溶液显碱性 |
D.苯酚有腐蚀性,溅在皮肤上可用酒精冲洗 |
有两种有机物Q()与P(
),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中正
确的是()
A.二者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均只出现两种峰且峰面积之比为3∶1 |
B.二者在NaOH醇溶液中均可发生消去反应 |
C.一定条件下,二者在NaOH溶液中均可发生取代反应 |
D.Q的一氯代物只有1种、P的一溴代物有2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