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00—3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东西方都出现了杰出的思想家,西方有苏格拉底,东方有孔子,他们的思想照亮人类前进的道路。
(1)材料一的两幅图片反映出古代中西方不同的教学形式?图片表现出的差异有哪些?
(2)分别概述两种不同的教学形式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材料二有关罗斯福新政的一组图片
材料三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
——列宁《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材料二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哪些内容?
(2)据材料三回答当时苏俄实行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通过对上述材料的阅读,你对计划和市场有什么认识?
材料一读下图
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图1、图2之间的关系。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 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举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风雨晚潮急,鱼虾晓市腥。平生诵佳句,今见海冥冥。”
——(宋)陈知柔《次海上长亭村》
材料二: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内藤湖南,1909
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格局和经济功能所具特点。(4分)
(2)结合材料二,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3)比较材料三中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
海疆,即是主权国家的领海,沿海国家的海洋国境,近代以来,中国海疆和海防历史的兴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衰败与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计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驰,何以肃边威远?
——摘自《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
材料二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摘自《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
材料三“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摘自《清史稿》
材料四 2002年9月23日,由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和太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首次环球航行访问舰艇编队,满载五大洲十国人民和军队的友谊回到青岛。至此,在世界环球航行的史册上将首次并永远地刻下“中国”的名字,506名官兵用实际行动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摘自人民网(2002年9月27日)
(1)指出材料一所揭示的问题。从海权和海防的角度看,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
(2)分析材料二,吴元炳的这一奏议是否正确?对此,清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
(3)结合有关史实分析材料三,甲午一役,中国新式海军竟惨败于日本,其根本原因何在?对中国的海疆主权造成了哪些进一步的伤害?
(4)分析材料四,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环球航行圆满成功说明了什么?
(5)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能得到什么认识?
制度创新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县而促。
材料四秦有天下……不数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矣。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五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
材料六元代设行省置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其行政机构名称和官吏品秩与中枢相等,凡一省军国大事无所不领。行省区不仅地区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有些行省与路之间还设道,属监察性质。为加强控制,元在路府州县均设蒙古事务官“达鲁花赤”,监督各级官吏,执掌最高权力。
——互动百科网
(1)材料一体现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并据材料一示意图概括该制度的特点。
(2)材料二中,“新皇帝”是如何变革政治制度的?
(3)针对“新皇帝”的政治变革,材料三、四、五是如何认识的?
(4)依据材料六分析元朝的行省制怎样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5)结合上述材料,从制度创新角度谈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