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如果说梭伦改革是调和平民与贵族关系的话,伯里克利的改革则完全是有利于平民的,全体公民在政治上的平等使权势者操纵和对抗法律的难度和风险都增加了。下列改革措施支持“完全是有利于平民”这一观点的有( )
①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向所有公民开放
②十将军委员会向所有公民开放
③实行公职和公共参与活动的津贴制度
④创立“陶片放逐法”
| A.①②③ | B.①③ | C.①②④ | D.③④ |
学者雷海宗指出:春秋时代的战争都有各种繁文缛节,大国相互之问并无吞并的野心,对小国也多只求服从,不求占领。到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在乎攻灭对方。这种变化说明()
| A.分封制进一步崩溃 |
| B.宗法制崩溃 |
| C.“仁政”思想消失 |
|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
有人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全球化进展。该观点的提出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 A.以美元作为全球通用货币 | B.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
| C.消除了各国的贸易壁垒 | D.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
1948年,美国在巴黎举办了“和平之车”、“美国家庭”和“我们正在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等一系列巡展,在西欧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此举意在
| 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B.缓和两极对峙的紧张局势 |
| C.应对欧洲一体化的趋势 | D.策划建立北约组织 |
1929年,葛兰西强烈批判当时的人们只是希望改变政府的放任自由主义政策,而不改变国家的经济基础。他认为只有在政治上采取相应的行动(如诉诸武力),才能将经济从传统政策的死压下解放出来。由此判断葛兰西可能是
| A.垄断资本主义的拥护者 | B.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者 |
| C.凯恩斯主义的支持者 | D.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 |
如漫画(下图)所示,1890年新继位不久的德皇威廉二世,决定革除权倾一世的俾斯麦在帝国政府中的首相职务。对此事件最为合理评述是
| A.帝国议会行使了对俾斯麦的弹劾权 |
| B.威廉二世的决定没有违背帝国宪法 |
| C.德意志帝国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
| D.德意志帝国仍然实行封建君主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