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位同学打算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研究性学习论文,他根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研究方法,得出了一些结论。你认为这位同学所得出的结论与他所掌握的史料之间逻辑关系最为严谨的是( )
| |
史 实 |
结 论 |
| A |
希腊沿海、多山的自然环境 |
雅典民主政治形成 |
| B |
伯里克利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 |
雅典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 |
| C |
《十二铜表法》的具体内容 |
它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是罗马法的起点 |
| D |
西塞罗说“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 |
人文精神得到彰显 |
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经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物’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
|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 |
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l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形成“酱缸”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宗法制度 | B.“罢黜百家” | C.“三教合一” | D.程朱理学 |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等。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的萌发 |
|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
|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富民强、经世致用思想 |
|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富民强、理学盛行 |
苏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 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历代词话》卷五《宋二》。苏东坡赞成幕士的形象说法,是因为他( )
| A.善于恭维 | B.准确理解了两人词的不同风格 |
| C.扬苏贬柳 | D.知道两人词都流传民间 |
下列对于盛唐时期的诗歌评述正确的是()
①王勃的诗表达了文人建功立业的宏伟志向
②高适、岑参的边塞诗写出了军旅生活的豪放
③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反映了盛世闲适的生活
④李白的诗体现了盛唐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