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 B.推行郡县制 |
C.攻打匈奴 | D.修筑长城 |
下图是英国部分年代棉纺织品出口价值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完善 |
B.棉纺织业部门的系列创新 |
C.世界贸易中心地位的确立 |
D.棉纺织手工工场不断增多 |
1884年,美国芝加哥建成世界上第一栋“摩天大楼”。此后,高耸林立的大楼逐渐改变现代城市的面貌,成为二十世纪都会城市的重要景观。“摩天大楼”大量出现,主要是由于( )
A.炼钢技术的改进 | B.化学工业的进步 |
C.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 D.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
1584年,英国地理学家理查德·哈克卢特发表《论西方发现》,指出,殖民地即使不能直接找到黄金、白银,也肯定能给英国带来财富,新市场将大大刺激英国工业的发展;英国的雇佣机会将增多,许多流民将成为繁忙的工匠,为英国解决人口失业的一大社会问题。据此可知()
A.殖民地是英国财富的主要来源 |
B.殖民扩张便于英国维持社会稳定 |
C.工业革命急需广阔的海外市 |
D.工业生产有利于殖民地人民就业 |
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据研究,通过贸易中国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为7000吨至10000吨。“丝—银”对流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
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
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
C.中国废除闭关锁国政策 |
D.西欧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 |
下图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某国不甘落后进入“扩张的时代”。据此可知,该西欧国家是( )
A.葡萄牙 | B.西班牙 |
C.荷兰 | D.英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