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导致表中1990年--1994年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
1990 |
1991 |
1992 |
1993 |
1994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GDP) |
17,681.3 |
20,188.3 |
24,362.9 |
31,380.3 |
43,800.0 |
实际GDP增长率(%) |
3.9 |
8.0 |
13.6 |
13.4 |
11.8 |
商品出口(单位:亿美元) |
515.19 |
589.19 |
695.68 |
756.59 |
998.70 |
商品进口(单位:亿美元) |
423.54 |
501.76 |
643.86 |
863.13 |
958.07 |
外国直接投资(单位:亿美元) |
26.57 |
34.53 |
116.16 |
274.71 |
338.00 |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B.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根本上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标语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下图,标语能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北伐战争胜利 | B.开展土地革命 |
C.建立抗日根据地 | D.百团大战胜利 |
毛泽东的下列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黄洋界(井冈山上的地名)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②“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A.①②③④ | B.②④③① | C.③①④② | D.④①②③ |
下列纲领与策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是
①中共“一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奋斗目标
②中共“二大”的民主革命纲领
③抗战期间毛泽东的持久战策略
④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现在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B.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 D.开始重构中国的价值体系 |
下列历史现象与其出现的原因,对应准确的是
历史现象 |
原因 |
|
A |
天津、青岛原来不过是小城镇,到20世纪前期成为重要的都会。 |
都是《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 |
B |
20世纪80年代,深圳从边陲小镇发展成现代化大城市,在城市建设中创下“深圳速度”。 |
知识密集型经济的发展 |
C |
14世纪,佛罗伦萨、威尼斯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城市。 |
东方商品经此地运销西欧市场 |
D |
17世纪,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发展成为世界金融和商贸中心。 |
三次英荷战争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