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写到:“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气候是各式各样,因此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产物……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并且允许很可观的分工程度。……假使能在国内外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他各地的国外市场,那么更广大的国外贸易,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100多年后严复折服于这些关于中国的论述,是因为亚当·斯密( )
| A.羡慕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条件优越 |
| B.建议西方工业资产阶级尽快打开中国市场 |
| C.指出当时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
| D.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盛赞康乾盛世有利发展 |
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最主要原因在于当时中国()
|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 | B.受西方侵略 |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 D.经济停滞倒退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匈牙利与捷克斯洛伐克经济体制改革的相似之处是()
| A.都学习了苏联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 B.取消了国家对生产资料的直接管理 |
| C.贯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 D.经济体制改革最终都取得了成功 |
唐朝僧一行的突出贡献是在天文历法方面,他制订了()
| A.《大衍历》 | B.“太初历” |
| C.“十二气历” | D.《授时历》 |
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的三省六部制最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办事效率 |
| B.避免权臣独揽大权以加强皇权 |
| C.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
| D.防止军阀割据势力的膨胀 |
下列手工业生产技术最早出现于唐代的是( )
| A.青铜制造中的金银错技术 |
| B.冶铸业中切削、抛光、焊接技术 |
| C.漆器制造中的夹纻技术 |
| D.印刷业中的双色套印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