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自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理论的过程。下表列举出了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进的中国人,请归纳指出他们学习西方的指导思想、倡导的运动、取得的主要成就和他们的思想特点。(每空1分,共10分) 

代表
指导思想
兴起的运动
主要成就
思想特点
(学什么)
曾国藩、李鸿章
 
 
近代化开端
 
康有为、梁启超
 
 
思想启蒙
 
孙中山、黄 兴
 
辛亥革命
 
 
陈独秀、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
思想解放
思想彻底反封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英国从严重的环境污染到今天的生态典范,留下许多值得人们深思的经验和教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企业安全和利润的最大化原则成为支配企业的法则,也成为那个时代企业家的指导思想。就像英国历史学家克拉潘所说,就象英国历史学家克拉潘所说新工业带来新的污水而城市却为工业利益集团所支配……企业家的生产与赚钱的内在驱动使得他们全然不顾生态环境的问题,在这样的状态下企业越是开足马力生产生产量越大对环境的破坏也就越严重。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三英国人运用了法律的资源,这也是他们的文化传统,就是要在立法上来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规定,使企业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体,同时也使政府的干预有了法律上的依据。……在英国,议会在环境治理方面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政府从指导思想上也就由原来被动的自由放任转变为在法律的前提下进行积极主动地干预,并建立起统一的管理机构和监督机制……在工人阶级的这些要求中,实际上也包括着改变居住环境,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还有一些社会有识之士也对环境治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主要揭露了什么问题?据材料二,分析该问题的成因。
(2)根据材料三指出,英国在治理环境和保护方面取得了哪些有益的经验?
(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英国治理环境的经验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在18世纪的英美思想界,人们一般都还是局限于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民主”这个词,即把它看做古希腊的那种只适用于城邦政治的直接民主,并常常把它等同于动荡、混乱甚至“暴民专政”。但同时人们也相信,在国家管理中也必须有人民的存在--否则任何政府都会发展成暴政,而体现人民参政的最好形式便是英国人发明的代议制,也就是说人民不必亲自管理国家,只需选派代表去组织政府--这也就是当时人们对于“共和”的一般理解。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人类社会是否真正能够通过深思熟虑和自由选择来建立一个良好的政府,还是他们永远注定要靠机遇和强力来决定他们的政治组织。
--[美]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英美思想界对于“民主共和”的一般理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其他局限性。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人在独立战争后如何制定法律的?其“共和制”思想在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体现的?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中国和西方代议制原则主要区别。

地图是历史事件发生空间范围的体现,是时代发展变化的反映,也反映了历史发展趋势,也反映了历史发展潮流,仔细阅读以下地图,回答相关问题:


依据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如何理解国民大革命的含义?分析这次革命对以后革命影响?
(2)据材料二,从革命任务变化以及革命中心转移的角度说明长征历史转折意义?长征对中共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分布特点?依据材料二和四说明中共军事力量发生质的变化,说明这一变化的原因?
(4)从以上材料反映历史事件,可以看出中国革命性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摘引自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材料二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五年(公元前242)……初置东郡。……十七年(公元前230)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
──摘引自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
──摘引自《元史·百官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县以下区域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国郡县制度推行的基本情况。
(3)依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地方官任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的行省制度设置的意义。

比较研究同一历史时期中英两国关系,可以等清晰地看出两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请仔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满洲人讲,1644年6月6日进占北京,开始了朝代的接替,为使清朝的权威下达民间永久有效,他们必须在组织期间提出一套办法。加上汉人的合作,他们可以如计划执行。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在封建统治的危机下……1637年苏格兰人民反对查理一世在苏格兰强制队形英国国教,率先举起造反大旗……历史学家称为“光荣革命”,它实际上是一次不流血的政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至此结束。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
材料二 1793年6月19日,在出发9个月之后,英国以马嘎尔尼为首的使节团终于来到了中国的……西方文化和天朝文明的冲突,在理解问题上展现无遗……英国竟然不给皇上叩头……增加了乾隆对英国人的恶感……他们提出的要求也被全部拒绝。1816年6月底,阿美士德勋爵再次率使团来到中国,拒绝叩头,结果嘉庆皇帝龙颜大怒,命令英国人滚出北京。英国人和中国人在对方眼里都是精神病患者,互相平等的仪式在清朝皇帝眼里纯属荒诞可笑的不可思议之举。
——金满楼《这才是晚清帝国崩溃的三十二个细节》
材料三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2014年1月份外贸进出口数据,2014年中英货物贸易迎来良好开局。据海关统计,1月份中英货物进出口总值为71亿美元,同比增长30.2%。同期中欧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17.7%,中英货物贸易增幅在我与欧盟成员国货物贸易中居于首位。其中我对英出口53.1亿美元,同比增长30.9%,我自英进口17.8亿美元,同比增长28.3%。
——中国商务部网站
(1)17世纪中期,中国和英国都发生了改朝换代。这种朝代的变化性质是一样的吗?为什么?
(2)马嘎尔尼和阿美士德都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访华的?你认为他会提出哪些要求?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当时中国的外交政策。
(3)简要概括主要贸易的特点,并简要分析说明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