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军机成为最大的枢密,参与军机的谋臣成为重臣,渐渐与文官之首(丞相)分位”。由此可知( )
A.秦朝置三公成功地分割了相权 | B.宋代有效地分割了丞相的军权 |
C.唐代三省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 | D.清代军机处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的观念是
A”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B.”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
C.”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自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D.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早在1869年,英国一位官员说道:‘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后来,中国制造商开始建造火柴厂、面粉厂、纱厂和纺丝厂。这些新的经济领导人往往是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他们不喜欢欧洲的统治,因为这种统治授予外国商业竞争者以特权。但他们也不太喜欢北京反动的帝国朝廷,因为它既不有效地抵抗外国人,也不去了解现代经济的性质和需要。”以下对此则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材料中叙述的企业属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
B.从材料中能够看出此类企业的发展受到本国当政者以及外国人的双重阻碍 |
C.“这些新的经济领导人”尴尬的处境是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决定的 |
D.材料中的此类企业凭借其技术及管理优势“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 |
对于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有以下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巨大的灾难总是以历史进步作为补偿,甲午战争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另一种看法,甲午战争使中国在20世纪几乎遭到亡国之祸,阻碍了中国近代化进步。下列不能支持第一种观点的史实是()
A.唤醒了先进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感,掀起救亡图存运动新高潮 |
B.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C.促使了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
D.清政府开始自救运动 |
1990年代中期形成的“反日教育”给中国反日言行以很大影响,中国曾形成了爱国主义教育,抗日教育,反日教育。中国形成严重的反日倾向最早可能在下列历史那个时期()
A.19世纪80年代中期 | B.20世纪10年代中期 |
C.20世纪30年代初期 | D.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 |
“大抵革命二举,不外种族、政治两种,而其目的,均不外求自由、平等、搏爱三者而已,征之历史,世界革命有因种族而起,因政治而治”下列关于孙中山所述革命理解正确的是()
A.种族革命指的是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获得国家独立 |
B.政治革命指的是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建立新民主义主义国家 |
C.种族革命指的是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获得国家独立 |
D.政治革命是种族革命的前提和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