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

A.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 B.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
C.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 D.加入世贸,融入全球经济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社会主义国家则在经济改革中突出了市场因素。不能反映二者共同点的改革是

A.美国罗斯福新政 B.勃列日涅夫改革
C.中国的改革开放 D.戈尔巴乔夫改革

一位学者写道:“1976年毛泽东逝世以后,……毛(泽东)的继承者们发起了一场‘现代化’运动,它不仅采取了以前被指责为‘修正主义’的措施,而且还沿着这条‘修正主义’的道路继续走下去,走到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材料中的“修正主义”指的是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C.发展市场经济背离了毛泽东思想
D.要时刻把反对“修正主义”放在首要位置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严重的滞涨,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这一现象的出现

A.表明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处于强弩之末
B.是凯恩斯主义在西方各国普遍推行的结果
C.与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密切相关
D.促使资本主义各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提出“……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从理论上揭示出

A.美国贸易顺差的必然性 B.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C.美国贸易逆差的必然性 D.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必然性

土地问题是中国几千年农耕经济的核心问题。下列各项中,没有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是

A.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改革 B.新中国的土地改革
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