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
读这首元曲,回答后面问题。
双调•水仙子
重观瀑布
乔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请简析本诗是怎样写出瀑布形状、色彩、动态上的特点的。
答: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秋词二首
刘禹锡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注]嗾:sǒu教,使。
⑴在这两首诗中,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极富哲理意蕴。请以第一首诗中“鹤”的意象为例作一简要赏析。
答:
⑵这两首诗的秋天的特点及给人的感受有何不同?从艺术表现手法看,两首诗中“春”的作用有何不同?请你分别作简要分析。
答:
阅读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完成10—13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⒌从表达方式看,词的上半阕着重于______,下半阕着重于______。
⒍”看”字领起的七句,所描绘的深秋图有什么特点?
⒎词的下阕,抒发了什么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山中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谈谈你对首句的理解
答:
(2)谈谈三四句作者是如何挽留想走的客人?
答:
阅读下面诗歌,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永 遇 乐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①上片的画线句近似口语,从中可洞察作者的内心世界。试结合语境,作简要解释。
②下片今昔对照,反映作者晚年精神面貌的变化和物质生活的窘迫。试结合上文,简析画线句所展现的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