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速率逆时针运行,将一物体轻轻放在传送带顶端,第一阶段物体被加速到与传送带具有相同的速度,第二阶段物体与传送带相对静止,匀速运动到达传送带底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阶段摩擦力对物体做正功,第二阶段摩擦力对物体做负功
B.第一阶段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大于第一阶段物体动能的增加量
C.第一阶段物体和传送带间的摩擦生热等于第一阶段物体机械能的增加量
D.全过程物体与传送带间的摩擦生热等于从顶端到底端全过程机械能的增加量
科目 物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同学通过以下步骤测出了从一定高度落下的排球对地面的冲击力:将一张白纸铺在水平地面上,把排球在水里弄湿,然后让排球从规定的高度自由落下,并在白纸上留下球的水印。再将印有水印的白纸铺在台秤上,将球放在纸上的水印中心,缓慢地向下压球,使排球与纸接触部分逐渐发生形变直至刚好遮住水印,记下此时台秤的示数即为冲击力的最大值。下列物理学习或研究中用到的方法与该同学的方法相同的是:

A.建立“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B.建立“点电荷”的概念
C.建立“瞬时速度”的概念
D.研究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

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根据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这里的实验是指“伽利略斜面实验”,关于该实验,你认为下列陈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是一理想实验,是在思维中进行的,无真实的实验基础,故其结果是荒谬可笑的
B.该实验是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
C.该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概念
D.该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嫦娥二号”探月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成功发射,这次发射的卫星直接进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而奔月。当卫星到达月球附近的特定位置时,卫星就必须“急刹车”,也就是近月制动,以确保卫星既能被月球准确捕获,又不会撞上月球,并由此进入近月点100公里、周期12小时的椭圆轨道。再经过两次轨道调整,最终进入100公里的近月圆轨道,轨道相切于P点,如图所示。

设月球质量为M,半径为r,“嫦娥二号”卫星质量为m,轨道b距月球表面的高度为h,引力常量为G。试求下列问题:
(1)进入近月圆轨道b后,请写出卫星受到月球的万有引力表达式。
(2)卫星在近月圆轨道b上运行的速度表达式。
(3)卫星分别在椭圆轨道、近月圆轨道运动时,试比较经过P点的加速度大小,并简述理由。

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光滑斜面,倾角为,一弹簧上端固定在斜面的顶端,下端与物体相连,物体b上表面粗糙,在其上面放一物体a,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将物体a、b从O点由静止开始释放,释放时弹簧恰好处于自由伸长状态,当b滑到A点时,a刚好从b上开始滑动;滑到B点时a刚好从b上滑下,b也恰好速度为零,设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对物体a、b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从O到A的过程,两者一直加速,加速度大小从一直减小,在A点减为零
B.经过A点时,a、b均已进入到减速状态,此时加速度大小是
C.从A到B的过程中,a的加速度不变,b的加速度在增大,速度在减小
D.经过B点,a掉下后,b开始反向运动但不会滑到开始下滑的O点

如图所示,某生产线上相互垂直的甲、乙传送带等高,宽度均为,而且均以大小为的速度运行,图中虚线为传送带中线。一工件(视为质点)从甲左端释放,经长时间由甲右端滑上乙,滑至乙中线处时恰好相对乙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工件在乙传送带上的痕迹为直线,痕迹长为
B.工件从滑上乙到恰好与乙相对静止所用的时间为
C.工件与乙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D.乙传送带对工件的摩擦力做功为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