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该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气候。除图示地区外,类似气候类型还分布在世界上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区。
(2)试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等因素分析该气候形成的原因。
(3)在夏秋季节,危害甲、丙两地区的严重气象灾害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在成因上相同,都是______ ____造成的。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阿富汗位于亚洲的中西部,是一个多山的高原国家。农牧业是该国经济的主要支柱,农牧民约占全国人口的80%。
材料二:瓦汗走廊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什山脉北段之间的一个山谷,谷底海拔4900多米,每年6~8月都会有牧民来此放牧。
材料三:阿富汗附近地区略图及沿图中四段经线的年降水分布曲线图。
(1)简述上图所示区域沿36°N纬线的降水分布特点,并解释其原因。
(2)分析当地的牧民只有在6~8月才到瓦汗走廊放牧的原因。
(3)描述阿富汗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读下面两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E城市在B城市的方向,B城市到C城市的距离约千米。
(2)1月均温,A区域比D区域,简要分析其原因。(提示:从太阳辐射、风向和洋流等角度分析)
(3)简述两图中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及原因。
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2009年12月14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见下图)通气仪式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举行,该天然气管道开通前,中国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主要依靠海运;管道开通后,不仅缩短了天然气的运输距离,而且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1)图中A湖泊非常有特色,呈现出明显的东咸西淡,请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图示,分析图中的输气管道在修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哪些?
(3)B国被称为“白金之国”,请分析其形成的区位条件?
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气候变化在2009年成为众多国际重要会议的主题词,温室气体减排因涉及各国发展利益,在12月7日—18日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谈判中成为争论的焦点。
(1)甲、乙两图比较,比例尺较大的是________图。说出判断依据。
(2)简述A国冬、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3)说出B国阴影区域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4)全球变暖对上述两国会产生什么影响?遏制全球变暖应采取什么措施?
(5)A国狭窄的国土上聚集着大大小小2万余处温泉,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材料一:阿富汗位于亚洲的中西部,是一个多山的高原国家。农牧业是该国经济的主要支柱,农牧民约占全国人口的80%。
材料二:瓦罕走廊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什山脉北段之间的一个山谷,谷底海拔4900多米,每年6~8月都会有牧民来此放牧。
材料三:阿富汗附近地区略图(图a)及沿图中四段经线的年降水分布曲线图(图b)。
(1)简述图a所示区域沿36°N纬线的降水分布特点,并解释其原因。
(2)分析当地的牧民只有在6~8月才到瓦罕走廊放牧的原因。
(3)简要分析克什米尔地区多地震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