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江西省古称“吴头楚尾”“粤户闵庭”“形胜之区”,境内东西南部三面群山环绕,北部平原坦荡。
材料二 江西省略图和江西省近50年的降水距平图
(1)指出江西省降水年际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与夏季风强弱的关系。
(2)比较左图A、B两地气温年较差的大小,并分析其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1)~(5)题。
材料一区域略图
材料二海参崴气候资料
日期(月)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平均气温℃ |
-13.1 |
-10.3 |
-2.5 |
4.4 |
9.6 |
12.9 |
17.3 |
19.5 |
15.3 |
8.2 |
-1.3 |
-9.5 |
降水(mm) |
15.4 |
18.1 |
24.5 |
52.0 |
60.6 |
98.7 |
118.8 |
148.7 |
124.5 |
68.2 |
38.0 |
19.4 |
材料三
中国近年来累计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土地面积近40万公顷,利用标准农机耕种,一台(套)农机只需四、五个工人就可耕种400公顷(6000亩)土地。预测今年末至明年初入境返销大豆总量将达两万吨,届时将有超过九成种在俄罗斯的境外粮食返乡回国,这个现象被称为“俄粮返乡”。
(1)说出影响海参崴城市发展区位因素。
(2)分析海参崴夏季气温较为凉爽,降水较丰富的原因。
(3)从自然角度简述同江铁路大桥建设在冬春季节时可能遇到的不利因素。
(4)概述中俄在远东地区合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和农业生产特点。
(5)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俄粮返乡”的原因。
环境保护
科尔沁沙地,位于大兴安岭和冀北山地之间的三角地带。科尔沁沙地,在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科尔沁大草原,但由于在清朝的放垦开荒,战乱和建国初期“以粮为纲”大力发展农业的作用下,科尔沁草原下的沙土层逐渐沙化和活化,使这个秀美的大草原,演变成中国正在发展中面积最大的沙地。
利用材料归纳科尔沁沙地的地势特点并说出判断依据,说明科尔沁草原演变成沙地的自然原因。
自然灾害与防治
每年春季,勒拿河中、下游河水猛涨,常常泛滥成灾,试分析其原因。
旅游地理
近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深度游”悄然兴起。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步、自驾等方式,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有3位旅游者结伴拟于4月下旬自驾前往下图所示区域(湖面高程3196米),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
指出为应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中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灌溉农业自古著名,号称“八百里秦川”,是我国著名的地堑式构造平原。
河流水电站的建设,能够给人类带来许多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水电站建设因水位上涨也可能给水库上游地区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1)简要说明关中平原的地形特点及形成原因。
(2)三门峡水电站的建设,给关中平原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哪些影响?
(3)因为“泾渭分明”这一成语的缘故,每年去泾渭会合处观看的人不少,说明“泾渭分明”反应的地理现象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