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四地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甲地位于南半球,其余三地均位于我国。完成下列问题。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凋零时,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是( )
A.甲>丁>丙>乙 | B.丁>甲>丙>乙 |
C.乙>丁>甲>丙 | D.丁>乙>丙>甲 |
丙地可能是( )
A.天山 | B.秦岭 | C.大兴安岭 | D.阴山 |
读甲、乙两类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家人口增长动态统计图,回答下列各题。据图判断,符合乙类国家人口情况的是
A.1950年至2000年人口出生率上升 |
B.1950年至2000年人口稳定增长 |
C.1975年至2000年死亡率小幅下降 |
D.到2000年人口已经出现了负增长 |
关于两类国家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乙类国家 |
B.在甲类国家,城市化伴随着工业化进行 |
C.许多乙类国家的大城市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
D.目前,乙类国家城市化速度比甲类国家快 |
读某大型农场生产用地随海拔高度分布示意图(左图)和该农场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右图),回答下题。
据图可知,该农场生产经营的优点不包括
A.利用海拔差异多层次发展农林牧,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
B.冬季从事旅游经营,利用了劳动力的农闲时间 |
C.多种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及对市场的适应性 |
D.农林牧副渔立体利用土地,发挥了各类土地的生产潜力 |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浓度还与风速、气温、降水等有关。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PM2.5为每立方米10微克。读我国华北某城市冬季监测采样点环境状况和PM2.5监测浓度表,回答下列各题。 据表可知,5个监测点PM2.5污染物均来源于
A.机动车尾气排放 | B.集市嘈杂的噪声 |
C.居民生活垃圾 | D.企业废气排放 |
人吸入过多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大气中的PM2.5对大气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A.不利于水汽凝结,不易形成云雾和降水 |
B.加强部分太阳辐射,影响光照 |
C.阻挡地面辐射,影响气温 |
D.污染大气,增加能见度 |
图中阴影①—④代表不同的灾害类型,读美国本土主要自然灾害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从地形角度分析,平原有利于冷暖空气长驱直入,积聚到一定强度后产生龙卷风。①—④中表示龙卷风灾害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海啸也是美国本土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海啸形成原因不包括
A.海底地震 | B.火山爆发 |
C.水下塌陷和滑坡 | D.强烈大气扰动 |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中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里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近年来,每年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上述文字说明
A.该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
B.棉花收获季节,光照充足 |
C.棉花采摘期,劳动力严重不足 |
D.棉花生长期,水资源有限 |
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可能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包括
A.荒漠化扩展、绿洲消失 |
B.棉花品质下降,市场需求量减小 |
C.灌溉用水过量,引发土壤次生盐碱(渍)化 |
D.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甚至断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