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至丁为二倍体生物卵巢中的一些细胞分裂图,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若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则顺序依次为乙→丙→甲→丁 |
B.甲、乙、丙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目依次为4、2、1 |
C.若乙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则丁的基因组成为AaBb |
D.乙是次级卵母细胞,丁可能为卵细胞 |
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连接酶只能将同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而成的粘性末端连接起来 |
B.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受体细胞即发生基因突变 |
C.目的基因与质粒结合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外 |
D.常使用的载体有大肠杆菌、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 |
某些植物在早春开花时,花序细胞的耗氧速率高出其它细胞100倍以上,但单位质量葡萄糖生成ATP的量却只有其它细胞的40%,此时的花序细胞
A.主要进行厌氧呼吸、并生成ATP | B.产生的热量远多于其它细胞 |
C.线粒体基质没有参与需氧呼吸 | D.没有进行需氧呼吸第三阶段 |
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至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
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 |
结果 |
|
NaCl |
茉莉酸 |
||
① |
+ |
- |
部分细胞质壁分离 |
② |
+ |
+ |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
③ |
- |
- |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
注:“+”表示有添加,添加后NaCl浓度为100mmol·L-1,茉莉酸浓度为10-3mg·L-1;“-”表示无添加
A.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B.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
C.NaCl为自变量,茉莉酸为因变量
D.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
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④⑤ |
chlL基因是蓝藻拟核DNA上控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为了研究该基因对叶绿素合成的控制,需要构建缺失chlL基因的蓝藻细胞。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对此技术描述中,正确的是
A.②过程共形成2个磷酸二酯键 |
B.①②过程都需要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
C.该项技术操作成功的标志是目的基因(chlL基因)的表达 |
D.红霉素抗性基因是标记基因,用于筛选含有chlL基因的受体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