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学者迪特里希·施万尼茨在《欧洲:一堂丰富的人文课》中描写了欧洲某个时期出现的一批“知识分子”:他们推崇理智,将其视为一切社会机构的最高法官;他们组织对神话、教条和迷信的斗争。在他们眼里,教会是愚民政策的代表,基督教所宣扬的教义简直就是荒谬无比。这里的“知识分子”是
| A.古希腊时期的智者 | B.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 |
| C.宗教改革时期的新教教士 | D.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
“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一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一观点实质上( )
| 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
| B.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 |
| C.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 |
| D.抨击了一夫多妻制产生的弊端 |
某论文的中心词主要有“欧洲共同体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苏联解体”。此论文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美国霸权地位的崩溃 | B.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
| C.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 D.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战后欧洲()
| A.丧失了世界政治中心的地位 | B.面临着美国和苏联的威胁和控制 |
| C.出现了政治危机和社会动荡 | D.欧洲霸主地位不复存在 |
下列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 尼克松访华 ③中美正式建交④中日正式建交()
|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②③ |
| C.②①④③ | D.①②④③ |
1945年5月9日,莫斯科人们在纵情欢庆胜利。时任美国驻苏参赞乔治·凯南则发出惊人论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新的战争则刚刚开始。”“新的战争”在政治上的表现()
| A.联合国的成立 | B.杜鲁门主义 |
| C.马歇尔计划 | D.北约组织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