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学者迪特里希·施万尼茨在《欧洲:一堂丰富的人文课》中描写了欧洲某个时期出现的一批“知识分子”:他们推崇理智,将其视为一切社会机构的最高法官;他们组织对神话、教条和迷信的斗争。在他们眼里,教会是愚民政策的代表,基督教所宣扬的教义简直就是荒谬无比。这里的“知识分子”是
A.古希腊时期的智者 | B.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 |
C.宗教改革时期的新教教士 | D.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
卢梭说:“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上述材料反映的主张是()
A.天赋人权说 | B.社会契约论 | C.主权在民说 | D.三权分立说 |
马丁·路德提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是在()
A.古希腊时期 | B.文艺复兴时期 |
C.宗教改革时期 | D.启蒙运动时期 |
下列观点反映出人文精神的是()
①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认识你自己
③朕即国家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较为保守的人士徒劳无益的抱怨,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也受到‘审查’了;《圣经》被要求在理性的法庭上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这种质疑一切的情形可能发生在()
A.古代希腊 | B.文艺复兴时期 |
C.宗教改革时期 | D.启蒙运动时期 |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薄伽丘的代表作是()
A.《十日谈》 | B.《神曲》 | C.《歌集》 | D.《哈姆雷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