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共的某份宣言指出,“我国家、我民族、已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然而有些人“数年以来,以‘不抵抗’政策出卖我领土,以‘攘外必先安内’武断宣传来进行内战和压迫一切反帝运动”。这份宣言最有可能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前后 B.华北事变前后 C.西安事变期间 D.七七事变以后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是一次战役的形势图,下列对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描述正确的是

A.北伐战争打到长江流域,北伐军直捣南京、上海,取得巨大成功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C.战略决战中的淮海战役全面展开
D.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准备解放南京

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

A.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D.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1912年6月27日《大公报》在描述天津女子服饰时写道“有剪了头发穿件长衫戴顶洋帽的,也有秃着头洋装的,这是剪发的一起。不剪的呢,大半不梳辫子啦,有梳在两边的,梳在后头的,有知百个式样。”这表明

A.天津女子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B.天津女子得到解放,获得更多权利和自由
C.剪辫易服在当时的中国大城市已全面推广
D.此时的移风易俗浪潮与辛亥革命的推动有关

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刘锡鸿认为“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作为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的洋务运动,两人持批评态度,体现他们保守立场
B.两人都批评洋务运动,观点相左,说明材料都不可信
C.两人都批评洋务运动舍本求末,但所指本末的含义不一
D.两人都批评洋务运动舍本求末,都主张“中体西用”

重学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受教育的相对公平公正是人类的不懈追求。新中国《共同纲领》中的教育方针继承和发展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是

A.新中国的教育是“民族的”
B.新中国的教育是“大众的”
C.新中国的教育是“科学的”
D.新中国的教育是“全面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