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七大”工作方针》中指出“陕北是两点:一个是落脚点,一个是出发点”。这里的“出发点”是指
| A.陕北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
| B.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
| C.红军主力在陕北完成改编,奔赴抗日的前线 |
| D.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由陕北渡过黄河,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
下列提到的历史现象或文学故事中,李贽应该持反对意见的是
| A.木兰从军 | B.梁祝化蝶 | C.“至圣”孔子 | D.商鞅变法 |
中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姓氏是含义不同、各有所指的两个单音词。“胙(赏赐封赠)土命氏”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但某一历史时期以后这一方法却戛然而止,它应是
| A.春秋战国 | B.秦代 | C.汉代 | D.唐宋时期 |
1912年1月11日,《民立报》提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一字之差,表明中华民国
①提倡男女平等②采纳了《新青年》的观点
③倡导女子关心国事④强调社会责任感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 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社会 |
| 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
| C.依靠礼仪法制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
| 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社会 |
梁启超曾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这里“大梦唤醒”的表现是
| A.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革新图强运动 |
| B.以义和团为代表的农民阶级反洋教运动风起云涌 |
| C.民族资本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夹缝中艰难起步 |
| D.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救亡图存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