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七大”工作方针》中指出“陕北是两点:一个是落脚点,一个是出发点”。这里的“出发点”是指
A.陕北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
B.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
C.红军主力在陕北完成改编,奔赴抗日的前线 |
D.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由陕北渡过黄河,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
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钱穆所说的“制度”是
A.荐举制 | B.封邦建国制 | C.科举制 | D.三省六部制 |
西周的分封制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实际上
A.打破了原有的部族组织 | B.重新任命了部族首领 |
C.重建了新的生产关系 | D.促进了华夏民族融合 |
结合相关史实分别评述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作出的贡献。
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这是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的较好贯彻。这种体制不包括
A.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平衡 |
B.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门间分权制衡 |
C.国会参众两院对立法权的分权制衡 |
D.白人、黑人在国家权力分配中的分权制衡 |
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A.民主共和 | B.改良维新 | C.暴力革命 | D.君主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