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
|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
| C.一定程度上瓦解着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 D.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
1919年6月12日《上海学联告同胞书》:“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这说明了()
| A.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并起了主力作用 |
| B.五四运动中上海学生率先起来斗争 |
| C.北京商界罢市迫使政府释放学生 |
| D.五四运动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
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 A.深入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 B.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
| C.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 D.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
新文化运动能够兴起的文化条件是()
| A.维新派和革命派都未能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 B.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
| C.尊孔复古逆流的出现 | D.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 |
下列思潮在中国社会产生了较大影响,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民主和科学 ②实业救国 ③民主共和 ④君主立宪()
| A.④③②① | B.③①④② | C.①②③④ | D.②④③① |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中最为深远的是()
| A.民族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壮大 | B.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
| C.为民主革命的转变准备了最根本的因素 | D.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