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李鸿章派唐廷枢筹办直隶开平煤矿。唐廷枢提议修筑唐山至胥各庄铁路(即中国历史上第一条经政府批准兴建使用的铁路----唐胥铁路),得到李鸿章大力支持,并最终获得朝廷允准。这表明当时唐胥铁路修建的主要目的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以缓解财政赤字 | B.发展近代中国的交通 |
C.解决煤炭运输困难,辅助军事工业发展 | D.抵制西方列强的入侵 |
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
A.内阁地位逐渐提高 | B.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 |
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 | 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
历史发展证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下列我国古代的选官标准中能体现这一认识的是:
A.按军功选官 | B.按门第选官 |
C.科举考试选官 | D.按品德选官 |
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①太尉②御史大夫③刺史④军机大臣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元代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材料反映了:
A.元代行省划分依据是山川便利 |
B.元代行省使地方割据有良好的地理条件 |
C.元代行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D.作者对元代的行省划分依据持批判态度 |
两宋时期共有正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该做法的目的是:
A.重视文教 | B.防止武将危及皇权 |
C.解决武将割据地方的弊端 | D.缓解“冗兵”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