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经济转型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应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有人认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应依靠我国自身力量,发挥企业的作用。”运用《经济生活》 知识评析上述观点。
材料: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前,中国共产党已经就有关“全面深化改革问题”与各民主党派充分协商,广泛地听取了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得到了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许多客观性的建议,使“全面深化改革问题”更显科学性。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做出了“把改革开放扎实推向纵深”的工作部署,把工作部署写进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批准了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正式进入到实施轨道。
阅读材料,运用学过的《政治生活》知识回答:
(1)为什么“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要由中国共产党提出来?
(2)材料中是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
材料一:2014年春节期间,全国多地遭遇雾霾天气。除夕夜邢台、济南、南京、西安等众多城市遭遇“爆表”;从腊月廿九到正月初七,湖北前6天连续雾霾;农历大年初一,北京遭遇雾霾天气,中度至重度污染;大年初一到初三华北多地被雾霾笼罩……
材料二: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做好环保税立法工作。我们一定要严格环境执法,对偷排偷放者出重拳,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对姑息纵容者严问责,使其受到应有的处罚。
材料三:面对当前的环境污染,一地或一人很难“独善其身”。每个公民都要行动起来,少开车,少用一次性物品,积极参与社区环保活动。
(1)请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角度,为公民在治理空气污染中的做法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2)结合政府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在向包括雾霾在内的污染宣战,实现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如何作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截至2015年4月15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加至包括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在内的57个国家,虽然接收意向创始成员国已经截止,但今后仍会继续吸收新成员加入。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倡导建立的“亚投行”吸引众多国家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我国政府为了增加居民的收入,扩大居民消费,保障人民生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三农”工作,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材料二:我国1994年正式接入互联网,目前在用户规模,网上信息资源利用等方面已经位居世界前列。迅猛发展的网络信息传播渠道和网络新媒体平台,以及将世界各国联系在一起的国际互联网体系,对社会各领域产生着日益深远的重大影响。今年3月,“互联网+”一词被政府工作报告使用后,国内正在不断衍生出“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安全”等热点话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有关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2)结合材料二回答,如果“互联网+政治生活”,将对我国政府的工作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家住沈阳的小张很关注家乡,对家乡的变化、发展有高兴也有烦恼,“无车难,有车烦”,时下许多城市有车族都会有如小张家一样的烦恼。
烦恼一:小张每天开车上下班几乎都要用2个小时才能走完1个小时的车程。
原因:堵车。
烦恼二:虽然家住十二楼,但小张一家都不太敢开窗,街上车流的声音和尾气实在让人难受。
原因:污染。小张因此“上书”市政府,要求相关部门履行好职责以解除他的烦恼。
结合材料,运用“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有关知识分析,作为公民在反映情况时应注意哪些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