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3年12月,国家首次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推进城镇化要克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的现象。特别是少数民族丈化比较脆弱,我们不能让传统的民族村落、民族文化在城镇化过程中消失。应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材料二:在我国,通过城镇化让老百性"富"起来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人们也希望在城镇化过程中,芬重自然,保留绿水青山,让城镇"秀"起来;保护忧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让城镇"文"起来。但这一任务艰巨,中学生小强认为,城镇化应让居民"富"起来,让城镇"秀"起来和"文"起来并不重要。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为什么要保持民族的特点?
(2)针对材料二中小强的观点加以评析.
材料:2010广州残运会开幕式,一直被感染着、感动着,不是华丽的场面,不是恢弘的气势。300多名残疾孩子母亲组成的“母亲团”在开幕式上为自己孩子加油的场景久久地震撼着我的心。“孩子,你是我的骄傲”、“妈妈为你加油”......一幅幅动人的标语...最感动时刻——登顶点火:一男一女单腿运动员,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艰难地、奋力地攀岩,终于把火炬送上顶峰;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除了被他们的坚韧感染,多少也有些酸楚。
女儿也被感动了,瞬间没有了声音,
母亲更是现场教育,对女儿说:
“你看他们失去一条腿,都能爬到顶峰,咱们健全人有什么做不了的?”
读上述材料,做下列试题。
(1) 单腿运动员登顶点火,他们身上的什么优秀品质感染了你?请结合一种优秀品质,说说你打算如何向他们学习?
(2)怎样才能战胜挫折?
在社会中,我们每天面对许许多多的诱惑,接触到的事物也很多,各种各样的新潮娱乐、时尚服饰、热门读物、当红明星、等等流行因素的存在,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对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处于好奇心极强的青少年时期,所以我们要
⑴你们经常接触到社会中的流行事物的途径有哪些,请举出三个来?
⑵我们要如何正确对待这些社会流行因素?
⑶当我们面对这个因素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时,我们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呢?
下列是对初中某班同学在与父母沟通方面的部分数据统计表
调查内容 |
所占比例(%) |
|
男 |
女 |
|
不太喜欢与父母沟通 |
64 |
42.3 |
与父母沟通有障碍 |
48.7 |
37.2 |
主动与父母沟通 |
45.2 |
49 |
不会把自己的秘密告诉父母 |
81.8 |
83.3 |
该统计表反映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观看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请说出图片中的“2011中国大事”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基本观点?
(2)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在这一年里,你有哪些新的期盼?要实现这些期盼,最根本的途径是什么?
目前,给普通百姓感受最深的是,“菜市场的蔬菜一天一个价,你无法预料明天
的菜价有多高,‘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油你涨’、‘苹什么’、‘糖高宗’……往
日里温顺平和如绵羊的生活消费品,如今都变成气势汹汹的猛虎,其涨价威力让人不寒而颤。
身陷涨价的四面楚歌之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来自通货膨胀的威力和压力,眼看着刚刚鼓起
来的钱包又一天天瘪下去。”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2011年—2015年)规划建议,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蓝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等醒目的字眼跃入人们的眼帘,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已构成“十二五”规划的主旋律。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自身感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明察秋毫】⑴面对此种情况党和国家如此密切地关注民生,最终目标是什么?请你列举政府关注民生采取的两个最新举措。(3分)
【条分缕析】⑵“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和国家如此高度关注民生问题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3分)
【明辨是非】⑶有人认为,“党和国家解决民生问题应该把控制物价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没有必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