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为北印度洋( 局部) 洋流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当新一天的范围正好占全球的四分之三时,图中①地的区时为 ( )
A.7 时 | B.9 时 | C.12 时 | D.21 时 |
如果图中的虚线为晨昏线, 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 )
A.8 时 | B.10 时 | C.18 时 | D.22 时 |
双转移”(如图)是广东省创造性提出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统称。具体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图中箭头①);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图中箭头③),另一方面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图中箭头②)。读图完成问题。目前,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向外转移,主要原因是珠三角地区
A.劳动力成本下降 |
B.高素质劳动力数量不足 |
C.对外交通条件改善 |
D.优化产业结构的需要 |
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向外转移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主要是
A.转入地产业发展的配套设施不全 |
B.转出地的产业集聚效应较弱 |
C.转入地的环境污染严重 |
D.转出地的产业协作能力较弱 |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示意图,回答问题。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②该国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
③该国属发达国家
④阶段Ⅲ,该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三产业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阶段Ⅲ,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有
①劳动密集型产 ②资源密集型产业
③技术密集型产业 ④现代服务业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该图中的图甲和图乙表示黑龙江省同江市(位于松花江与黑龙江的交汇处)湿地、耕地及人口的变化。据此完成问题。关于图甲与图乙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1956—1976年,耕地面积与农业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
B.1956一2000年,湿地面积与农业人口数量的变化呈负相关 |
C.1976一1986年,耕地面积与非农业人口的增长速度一致 |
D.1986—2000年,湿地面积与总人口数量的变化呈正相关 |
与1976年相比,2000年同江市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是
A.劳动力短缺 | B.低温冷害更严重 |
C.人均耕地面积减小 | D.洪涝灾害更频繁 |
该图是“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图中以火电为主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为缓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当前面临的能源问题,还应该
A.限制生产规模以应对能源短缺 |
B.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煤炭资源的勘探和开采 |
C.大规模进口中东石油资源 |
D.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经济结构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根据下面的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及所学知识完成问题。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A.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 |
B.第一产业迅速发展 |
C.园艺业比重增大 |
D.钢铁工业比重下降,化学工业比重上升 |
调整后,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有的炼铁高炉还建到了荷兰海边,主要原因是
A.盛行风会将烟尘吹向海洋,减轻大气污染 |
B.靠近鹿特丹港及莱茵河,降低运费 |
C.将铁矿石炼铁后的废渣提供给法国填海造陆及作建筑材料 |
D.炼铁需要大量冷却水,西部水源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