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绑”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改革的代名词,反映了当时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是
A.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 | B.对民族资本进行和平赎买 |
C.实行全面公私合营 | D.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
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林纾在《论古文之不宜废》一文中指出:“知腊丁(拉丁文,欧洲的古语)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林纾反对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主要是基于
A.语言发展的规律性 | B.传统文化的传承性 |
C.中华文明的完整性 | D.中西文化的关联性 |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取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该誓词主要表明了孙中山
A.践行三民主义的决心 |
B.任职临时大总统的迫切愿望 |
C.让位于袁世凯的必然性 |
D.作为资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妥协性 |
“洋楼层叠,大厦云连。建筑宏伟,雕刻优美。电线铁道,纵横如网。汽车马车,往来如梳(梭)。广大公园,环植四时花木。道平如砥,旁植乔树,郁郁葱葱。微妙之乐,来自空际……烟筒林立,上矗霄汉。吐气成球,漫濛如雾。机声轧轧,声闻于天……未开之民,置身斯境,目眩神迷……曰文明文明,其在是矣”。材料反映出当时部分中国人眼中“文明”的核心是
A.近代交通工具 | B.近代化的城市生活环境 |
C.物质生活的近代化 | D.近代工业的发展 |
梁章钜《枢垣记略•规制》:“凡京外王大臣有奉特旨到军机处恭听谕旨恭读朱笔及阅看各处奏折者,方得在军机堂帘内拱立,事毕即出。其余部院内外大小官员不得擅入。其帘前窗下,均不许闲人窥视。满汉章京之值房亦如之”。这一材料旨在强调军机处
A.极具机密性 | B.参与军政决策 | C.办事效率高 | D.办理军政要务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下列文化成就不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A.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 |
B.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 |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 |
D.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