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于北京时间2014年3月29日20:30至21:30参加了“全球熄灯一小时”活动。活动期间,下列四地中会发生日期变更的是( )
A.甲(120°W、20°N) | B.乙(165°E、20°N) |
C.丙(75°E、0°) | D.丁(45°W、0°) |
如图为沿 18°纬线海陆分布的大致状况:① 处以西、② ③之间和④⑤之间为陆地,其余均为海洋。读图完成问题。图示三块陆地附近分布有热带雨林气候的是
A.① ③ ⑤ | B.① ③ ④ | C.① ② ③ | D.② ③ ④ |
与上题三地该气候形成关系不大的因素是
A.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 | B.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
C.沿岸暖流的影响 | D.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的影响 |
② ⑤ 两地所在国共同的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有。
① 都是所在大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②都是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区;
③ 都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和大量的铁矿石出口;
④都有大面积的热带草原,畜牧业发达。
A.① ② | B.③ ④ | C.① ③ | D.② ④ |
右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发展规划图,根据辖区内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情况,将其划分为:甲—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圈、乙—先进制造业产业圈、丙—都市生活圈。据图完成问题。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交通最便捷的是甲区 |
B.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是乙区 |
C.河流水质最好的是丙区 |
D.建港口最好选择 ② 河口 |
甲区规划为限制开发的生态旅游示范区,其主要原因是
A.区内亚热带植被覆盖条件好 |
B.区内旅游开发趋于饱和 |
C.防止区域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
D.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
读某两地经济联系示意图,完成问题。如图所示,从甲地向乙地发生了
A.产业转移 | B.资源调配 | C.信息传递 | D.产业升级 |
图中 L 产业最有可能是
A.原料导向性工业 |
B.市场导向性工业 |
C.技术导向性工业 |
D.劳动力导向性工业 |
假如甲、乙均为我国的两地,则
A.甲位于东部沿海、乙位于西部内陆 | B.甲位于东部沿海、乙位于中部地区 |
C.甲位于西部内陆、乙位于东部沿海 | D.甲位于中部地区、乙位于西部内陆 |
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地理考察。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图(一)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二)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据此完成问题。图(一)中 ①、②、③ 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A.向斜、背斜和断层 |
B.断层、向斜和背斜 |
C.背斜、向斜和断层 |
D.背斜、断层和向斜 |
与图(二)相对应的剖面图是
A.a图 | B.b图 |
C.c图 | D.d图 |
读我国某地区的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问 题。图示地区七月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主要是受
A.海洋、地形的影响 | B.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的影响 |
C.太阳辐射、地形的影响 | D.太阳辐射、海洋的影响 |
按一般规律分析,图示区域内气温最低值可能为
A.24℃ | B.25℃ | C.26℃ | D.27℃ |
图示区域内,比较重要的矿产资源是
A.煤炭 | B.铁矿石 | C.石油 | D.有色金属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