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X、Z烧杯中分散质相同 |
B.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 |
C.Y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aCO![]() ![]() ![]() |
D.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下列有关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A.用强氧化剂氧化浓盐酸可生成氯气 |
B.浓硫酸和铜加热反应时,浓硫酸只起氧化作用 |
C.二氧化硅是硅酸的酸酐,可与水反应生成硅酸 |
D.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和蓝色的石蕊试纸检验铵根离子的存在 |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氯气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因为氯气有强氧化性 |
B.明矾可用于净水及杀菌,因为铝离子在水中能发生水解 |
C.硅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因为硅是优良的半导体材料 |
D.过氧化钠可作为供氧剂,因为它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均可生成氧气 |
常温下,向10 mL 0.1 mol·L-1的H2C2O4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 KOH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HC2O4溶液呈弱碱性 |
B.B点时:c(K+)>c(HC2O4-)>c(H+)>c(OH-) |
C.C点时:c(HC2O4-)+c(C2O42-)+c(H2C2O4)<c(K+)<c(HC2O4-)+2c(C2O42-)+c(H2C2O4) |
D.D点时:c(H+)+c(HC2O4-)+c(H2C2O4)=c(OH-) |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1滴酚酞,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至红色褪去 |
2 min后,试管里出现凝胶 |
酸性:盐酸>硅酸 |
B |
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 |
铝箔熔化但不滴落 |
熔点:氧化铝>铝 |
C |
常温下,向浓硫酸中投入铁片 |
铁片不溶解 |
常温下,铁不与浓硫酸反应 |
D |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少量氯水 |
先无明显现象,后溶液变成血红色 |
溶液中含有Fe2+,没有Fe3+ |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的原子半径最小,Y元素和X元素在一定条件下能形成YX,Z和W的原子序数相差8,W原子的电子总数是其电子层数的5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Y可用于制造高性能可充电电池 |
B.WX3的沸点高于ZX3 |
C.Z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于W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 |
D.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W>rZ>rY>r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