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述实验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
序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目的 |
A |
将2.5gCuSO4·5H2O溶解在97.5g水中 |
配制质量分数为1.6%的CuSO4溶液 |
B |
向盛有1mL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滴加NaCl溶液,至不再有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Na2S溶液 |
说明一种沉淀能转化为另一种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
C |
室温下,用pH试纸测定浓度为0.1mol·L-1NaClO溶液和0.1mol·L-1CH3COONa溶液的pH |
比较HClO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 |
D |
室温下,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再分别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硫酸 |
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鉴别已烯、苯、甲苯、溴乙烷四种无色液体,必须用到的试剂有
A.KMnO4(H+)溶液 | B.NaOH溶液 | C.溴水 | D.AgNO3溶液 |
CaC2和ZnC2、Al4C3、Mg2C3、Li2C2等都同属于离子型碳化物。请通过对CaC2制C2H2的反应进行思考(CaC2 + 2H-OH → Ca(OH)2 + C2H2↑),从中得到必要的启示,判断下列反应产物正确的是
A.ZnC2水解生成乙烷(C2H6) | B.A14C3水解生成丙炔(CH4) |
C.Mg2C3水解生成丙炔(C3H4) | D.Li2C2水解生成乙烯(C2H4) |
早在40年前,科学大师Heilbronner经过理论研究预测,应当有可能合成“莫比乌斯”形状的芳香族(大环)轮烯分子,这一预测2003年被德国化学家合成证实。[18]-轮烯是一种大环轮烯其结构简式如图,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18]-轮烯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
B.1mol-[18]轮烯最多可与9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烷烃 |
C.[18]-轮烯的分子式为:C18H18 |
D.[18]-轮烯与乙烯互为同系物 |
1体积某气态烃和2体积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后,最多还能和8体积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由此可以断定原气态烃是(气体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
A.乙炔 | B.丙炔 | C.丁炔 | D.1,3 -丁二烯 |
有一种有机物结构简式为Cl-CH=CH2推测它不可能具有下列哪种性质
A.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 B.能使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 |
C.能发生水解反应 | D.易溶于水,也易溶于有机溶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