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不良影响是    (  )

A.住房紧张 B.环境污染
C.入学困难 D.交通拥挤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关于合理人口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合理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承载力
B.合理人口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
C.环境承载力发生变化可能会引起合理人口容量发生变化
D.合理人口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当前自然、社会环境的综合反映

我国人口迁移在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据此回答题。
“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迁移,对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的影响是
①人口分布中心从长江流域移到珠江流域 ②人口分布中心从黄河流域移到长江流域
③南方地区人口第一次超过北方地区人口④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人口数量达到平衡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在建都前那里荒无人烟,建都后20年就发展成为拥有8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其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人口迁移造成的,影响其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是

A.劳务输出 B.国际难民 C.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 D.宗教移民

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由农村到农村 B.由农村到城市 C.由城市到城市 D.由城市到农村

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读图2和图3并回答题。

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农村
C.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
D.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明

A.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
B.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
C.大城市人口老化问题严重
D.影响我国近年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的指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