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国在某一时期,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为20万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为2次。由于经济发展,货币量需增加20%,而这一时期进入流通领域的货币量为13.2万亿元。如果货币流通次数不变,此时的通货膨胀率为________;原标价为50元的A商品,现在价格是________
| A.20% 60元 | B.15% 57.5元 |
| C.10% 55元 | D.6% 53元 |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是深远的,首当其冲的是金融、证券投资、国际贸易等行业。据统计,美国2008年共有25家银行倒闭,超过此前5年的总和,而2009年年来银行倒闭数量则急剧上升。这段话支持了如下什么观点()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 B.事物的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
| C.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 D.矛盾具有特殊性 |
要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这句话包含的政治生活道理有()
①互利共赢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②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之一
③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④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国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扩大国内需求,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上述材料表明我国政府履行()
| A.保障人们民主和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 B.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
| C.参政议政的职能 | D.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
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中国仍然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其中政府采取措施扩大国内需求是一个重要原因。这表明()
| A.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 B.生产决定消费 |
| C.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 | D.满足国内需求是发展生产的唯一目的 |
2010年3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0年会开幕式时强调,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各国普遍采取了稳定金融和刺激经济的措施,世界经济总体上度过了最困难阶段,开始出现回暖迹象。世界各国普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A.这类政策可以减少市场货币流通量 | B.这类政策有利于增加市场货币流通量 |
| C.目的在于抑制消费需求 | D.可以避免金融危机再次爆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