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说,在传统的中国,士以求义为志,商以求利为本。士与商不仅道不同不相谋,而且后者为前者所不齿。但从19世纪中叶起,这种人为的界线开始模糊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出现了一种新的风气――旧式士类渗入了工商业。下列不属于新风气出现原因的是
A.传统价值观念的变化 | B.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变动 |
C.爱国主义情愫的推动 | D.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 |
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A.武装夺取政权 | B.走十月革命道路 |
C.建立责任内阁 | D.实行新三民主义 |
近代中国社会的急剧发展,决定了近代中国思想发展的快速多变。下列属于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是
A.“事事师法西人,以逐彼奇技淫巧之小慧,而失我尊君亲上之民心也。” |
B.“变其甲不变其乙,举其一而遗其二,枝枝节节而为之……必至无功。” |
C.“昨天犹专制,而今日已共和……则其冲突之程度必极猛烈。” |
D.“然则今日昌言起革命军者,其结果,小之则自取灭亡,大之则灭亡中国。” |
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a处:秦朝“焚书坑儒” |
B.b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C.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 |
D.d处: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 |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各项不符合材料描述的文化形态的是
A.《清明上河图》 | B.元曲 |
C.传奇小说 | D.程朱理学 |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
A.“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
B.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
C.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D.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