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有其必要性 | B.商人实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制 |
C.工商业资本流动冲击等级秩序 | D.商人的土地兼并加剧农民流亡 |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 | 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 B. | 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
C. | 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 D. | 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 |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 B. |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
C. |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 D. |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 | 宗法制 | B. | 郡县制 | C. | 君主专制 | D. | 中央集权制 |
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次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A. | 井田制得以恢复 | B. | 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
C. | 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 D. | 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
"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的作者是
A. | 雪莱 | B. | 毕加索 | C. | 贝多芬 | D. | 巴尔扎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