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地理学家刘献廷在其《广阳杂记》中说:“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惟汉口耳。”据此可知清初
A.已形成统一国内市场 | B.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
C.工商业市镇繁荣发展 | D.苏州是江南经济中心 |
在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之际,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致信美国总统杜鲁门:“……中国悠久的文明和她的民主个人主义终于会再显身手,中国终于会摆脱外国的羁绊,对于中国目前和将来一切朝着这个目标的发展,理应得到我们的鼓励。”这段话表明
A.美国转变了对中国的根本立场 | B.美国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感到无可奈何 |
C.美国准备笼络新生政权 | D.美国要帮助蒋介石恢复其在大陆的统治 |
“此战役虽然战败,但为中国民族工业内迁争取了时间。它让世界清楚地看到国民党政府的立场:不再等待日本‘和平’地将其领土一块一块地征服侵吞,也证明了中国绝不会向日本投降。”文中所描述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 | B.太原会战 | C.徐州会战 | D.枣宜会战 |
蒋介石密电:“徐州李长官、李副长官并转所属各总司令、各军团长、各军、师长:查第二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被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庄胜利足为表征。”下面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第二期抗战开始”表明当时抗日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 |
B.中国军队采用了运动战与游击战相结合的作战方式 |
C.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
D.台儿庄战役创下了国共合作抗战的典范 |
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上述场景出现在
A.抗日战争时期 | B.解放战争时期 | C.抗美援朝时期 | D.大跃进时期 |
民主革命时期,位于赣南山区的兴国县全县23万人口中,有8万多人参加了革命军队,其中5万多人为革命牺牲。兴国人民参军的高峰时期集中在
A.1924~1927年 | B.1928~1934年 | C.1937~1945年 | D.1945~194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