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户部给予一个近代企业的评价是:“谋深虑远,实为经国宏谟,固为收江海之利,以与洋商争衡,转贫为富,转弱为强之机,尽在此举”。这一企业属于
A.洋务派的军事工业 | B.洋务派的民用工业 |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 D.官僚资本主义工业 |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中说:“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
A.发挥宏观调控对经济调节作用 | B.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其丧失统治地位 |
C.促进西方社会垄断时代的到来 | D.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将其彻底废除 |
梁家麟《基督教会史略》中写道:一般的更正教(指新教)传统认为,宗教改革是使“基督教信仰回复它原来的单纯与直接的状态,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最早努力“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的是
A.但丁 | B.马丁·路德 | C.加尔文 | D.达·芬奇 |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中规定:原告与被告就某物发生争执,原告所提起的是对物的诉讼。例如某人占有一有形体物,铁提肯定这物是他的,而占有人主张他是所有人。铁提既然主张物是他的,所以这是对物的诉讼。这说明罗马法中
A.体现了物权的法定主义原则 | B.物权与债权转化是客观规律 |
C.所有权与占有权的性质相同 | D.占有人对物的权利倍受保护 |
1978年5月2日到6月6日,在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的带领下,一个由包括6个部级干部在内的20名成员组成的考察团出访了瑞士、联邦德国、丹麦和比利时等欧洲国家,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派出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对这次出访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外交开始打破意识形态限制 | B.出访有利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
C.出访否定了“两个凡是”错误方针 | D.中国同欧盟国家建立了良好关系 |
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英文刊物《密勒士评论报》曾写到:“(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此处强调的是
A.土地政策的重要性 | B.农业发展的必要性 |
C.内战胜利的可能性 | D.国家前途的预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