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指出:所有权概念起源于罗马法的“dominium”一词,原有统治、管辖、控制、支配之意。……所有权概念一开始出现,就获得了所有人对物绝对支配的含义。由此可见罗马法
| A.仅仅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 | B.重要内容是保护私有财产 |
| C.只保护奴隶主贵族的财产 | D.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该图反映的是清代北京前门商业区的情况,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反映了清朝的城市生活丰富多彩
②清朝的商业在农业、手工业进步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③商业的繁荣说明此时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松动
④不是历史的真实反映,在重农抑商政策下,清朝不可能出现商业的繁荣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某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中频繁出现“厚来薄往”、“市舶使”、“十三行”等词,此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 A.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 B.古代繁荣的大城市 |
| C.自古频繁的中外交流 | D.古代发达的造船业 |
该图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对其图文解读正确的
| A.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 |
| B.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
| 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
| 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 |
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反映了
| 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
| 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
|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
| D.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
《史记?货殖列传》载:“《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财匮少则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司马迁认为
| A.西周实行“工商食官” | B.秦汉采取重农抑商 |
| C.耕种、开采、加工、交换本末有别 | D.农工皆本,经济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