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1954年不仅是新中国的法治年,也是新中国的外交年。下列选项能为“外交年”之说提供依据的是
| A.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 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C.在万隆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罗斯福新政在当时的美国遭到了有些人的尖锐批评,有的讽刺《全国工业复兴法》是从共产党宣言中抄来的,有的说“新政”是“披着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上述言论在本质上反映了()
| A.美国的自由传统根深蒂固 |
| B.罗斯福政府丧失了民众基础 |
| C.新政侵蚀了白由主义根基 |
| D.危机导致社会缺乏基本共识 |
读三国工业生产的上升情况表(以1913年为100%)
| 国别 |
1860年 |
1870年 |
1880年 |
1890年 |
1900年 |
1910年 |
1913年 |
| 德国 |
14 |
18 |
25 |
40 |
60 |
89 |
100 |
| 英国 |
34 |
44 |
53 |
62 |
79 |
85 |
100 |
| 美国 |
14 |
11 |
17 |
39 |
64 |
89 |
100 |
从表格中能反映出()
A.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生产量已稳居世界首位
B.德国的工业发展速度和美国相比长期落后
C.科技极大影响了大国的经济发展速度
D.美国已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一位政治家在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时,曾指出:“毫无疑问,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美的大厦。”其意在肯定宪法()
| A.条文与体系的完备性 | B.所蕴含的原则与精神 |
| C.各项内容具有前瞻性 | D.实践不受时代而调整 |
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说:“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处境大致相同的亚非国家首先应该友好合作,实现和平共处。……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段话最有可能出现在哪种场合上()
| A.日内瓦会议 | B.万隆会议 |
| C.尼克松访华时 | D.中印会谈时 |
下图是朱宣咸时政漫画中的一副作品《丰收》,对此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 A.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
| B.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
| C.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
| D.农民获得土地经营自主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