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締约方会议于2011年11 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核心议题是“绿色气候基金”,目的是解决温室 气体排放及带来后果问题。
(1)简述A国冬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说明B国阴影区域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3)全球变暖会对上述两国国土产生什么影响?遏制全球变暖可采取哪些措施?
德国是欧洲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德国河流众多,其中莱茵河纵贯南北。图11中工业区是世界著名的鲁尔区,这里也是世界著名的城市群。图12是“德国城市间客流量在100万人以上的客流图(1993年)”。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按因地制宜的原则,图11中的农业区主要发展了乳畜业,试说明其生产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至少答两点)
(2)钢铁工业曾经是鲁尔区最核心的工业部门。图11中能够反映鲁尔区发展钢铁生产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中,最能借鉴鲁尔区综合整治经验的是________________。
(4)图12中a、b、c、d四个城市,最高一级中心地最可能是_____,它的功能和服务范围比较_______(填“大”或“小”)。
(5)从国土的南北方向与东西方向比较,客运量大的是方向。
读下图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冻土是指0℃以下,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近20多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东北地区多年冻土迅速退化。
(1)从能源利用的角度,简述东北地区缓解冻土退化的主要应对措施。
(2)结合水循环的相关环节,分析①地区形成沼泽的主要原因。
由于俄罗斯土地租金便宜、产量远高于国内,东北农民从2005年开始到俄罗斯远东地区种大豆,种植面积达6000公顷以上。在我国大豆供需缺口保持3000万吨的态势下,去国外种大豆对农民的吸引力正与日俱增。
(3)说明东北农民去俄罗斯远东地区种植大豆的主要原因。(5分
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共15分)
(1)图示地区地震频繁,主要是处在__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
(2)R河的主要补给是___________,该河流河水流量变化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图中资料,说出A地区降水量分布的特点有哪些?形成这种分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水稻是该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R河中下游地区和高原东北部,请评价该地区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
(5)该国新兴的工业部门有哪些?(至少写两个)
(6)M市正在力图打造成一个像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大城市共同的区位特征是什么?(至少答三点)
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和50年代到90年代长江流域某些地理要素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长江流域是我国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最为集中的地区,试从自然条件分析长江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商品性作物基地有哪些有利条件?
(2)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元。但人们发现1998年长江洪水最大流量比1954年多1万多立方米1秒,水位创历史最高起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人为原因。
(3)为防治长江水患,实现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应该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4)长江下游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读图15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某地区位于川东三峡库区的腹。地段,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地形多为褶皱山地,地下常有软硬相间的岩层。
(1)说出影响该地区滑坡危险性最严重的自然、人类活动致灾因子。
(2)说明该地区滑坡发生次数与坡度的关系,从滑坡危险性的外在因素分析怎样避免和降低坡度对滑坡危险性的影响。
(3)当你在野外活动时如何避免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伤害,遇到滑坡泥石流时,可以采取哪些正确的自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