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9日,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卫生中心研究所杰纳斯•雷克研究小组认为,肿瘤细胞能释放一种叫微泡的“气泡”让肿瘤与血管内皮细胞进行交流,并改变这些内皮细胞的行为。这些微泡在离开肿瘤组织时携带一种特殊的癌症蛋白。当微泡与内皮细胞融合,它们所携带的这些癌症蛋白就会触发促进新血管异常形成的机制。这些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并为它们提供生长所需营养。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 A.“癌症蛋白”是信息分子,其作用过程也是细胞间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 |
| B.微泡与内皮细胞能够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
| C.“癌症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有关 |
| D.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与细胞分裂有关,而与细胞的分化无关 |
已知在甲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A+G)/(T+C)=m,乙DNA分子中一条单链中的(A+T)/(G+C)=n,分别求甲、乙两DNA分子中各自的另一条链中对应的碱基比例分别为( )
A.m、1/n B.1/m、n C.m、1 D.1、n
一对夫妇表现型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在丈夫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的是( )
| A.1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中 |
| B.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个染色单体中 |
| C.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 |
| D.2个,分别位于同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中 |
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 |
|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
|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中含有磷元素 |
| 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
科研人员为探究某种鲤鱼体色的遗传,做了如下实验:用黑色鲤鱼和红色鲤鱼杂交,
F1全为黑鲤,F1自交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结果,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 杂交组 |
F2总数 |
F2性状的分离情况 |
||
| 黑鲤 |
红鲤 |
黑鲤∶红鲤 |
||
| 1 |
1 699 |
1 592 |
107 |
14.88∶1 |
| 2 |
1 546 |
1 450 |
96 |
15.10∶1 |
A. 鲤鱼体色中的黑色是显性性状
B.鲤鱼的体色由细胞核中的基因控制
C.鲤鱼体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规律
D.F1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中黑鲤和红鲤的比例为1∶1
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5次。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
| A.含有15N的DNA分子有两个 |
| B.只含有14N的DNA分子占15/16 |
| C.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320个 |
| D.复制结果共产生32个DNA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