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每空1分) 图1为某植物所在密闭大棚内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图2表示该植物在温度为A时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气体的变化情况。图3为25℃时,a、b两种植物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乙丙段植物叶肉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有_____ _______,甲、乙、丙、丁中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的是______ _____,对应图2中的__________(用a、b、c、d表示)点。光照强度为d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从外界吸收__________个单位的CO2。
(2)图3中,对于b植物,假如白天和黑夜各12小时,平均光照强度在___________klx以上植物才能生长。对于a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最适温度为25℃和30℃。若使温度提高到30℃(其他条件不变),图中P、M点移动方向为:P点__________ ,M点_____________。
(3)要测得植物在温度为A且光照强度分别为d时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至少需要设计两组实验:一组将植物置于________条件下,测得呼吸作用速率,可在装置中放置NaOH溶液,导致装置压强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 ______。另一组将同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置于光照强度为d的密闭环境中,可在装置中放置NaHCO3溶液或CO2缓冲溶液,所测得数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植物细胞吸收18O2,放射性元素__________(能或不能)出现在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中。
某小型湖泊中存在如图甲所示的营养结构,图乙表示不同体长露斯塔野鲮鱼的食性相对值,图丙表示绿藻和蓝藻对水体中N元素、P元素吸收量及其体内藻毒素含量。请回答:
(1)图甲中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的两种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来源是植食性:肉食性=3:1,则将体长为4.2cm的露斯塔野鲮鱼增重2kg,至少需要藻类kg。
(3)调查露斯塔野鲮鱼的种群密度所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若标记个体更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该湖泊受到富含P元素的生活用水的污染,某科研小组提出生态治污的方案:
①首先培养绿藻去除水体中的P元素,理由是绿藻体内的。
②然后投放体长大于4.2cm的露斯塔野鲮鱼控制藻类的数量。选择体长大于4.2cm的野鲮鱼,其原因是___________比例高,__________短,能量利用率高。
(5)科研小组又对罗氏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
摄入食物中的能量 |
粪便中的能量 |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
51.6 |
27.0 |
1.5 |
23.1 |
据表结果分析,罗氏沼虾同化量为KJ/(cm2·a)。
科学家们发现果蝇的眼形存在正常眼、棒眼、重棒眼。下表是科学家们对此进行研究得到的结果。左图表示 16A 区段中的部分 DNA 片段自我复制及控制多肽合成的过程。请回答问题: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妊娠期糖尿病(简称GDM)是一种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糖代谢异常妊娠并发症,孕妇患GDM后血糖调节能力下降,对胎儿发育和自身健康带来多种负面影响。以下是某位孕妇的GDM筛检报告:
受检者禁食12小时后,抽取其静脉血(血样品号:0h),然后在5分钟内口服完400mL葡萄糖水(含75g葡萄糖),开始服糖后1小时、2小时、3小时分别抽取其静脉血(血样品号分别为1h、2h和3h)。测定所采集各血样品中的血糖浓度。
判定方法:4个样品中有3个血糖浓度大于或等于参考值即可判定为患GDM。
①据表中数据分析,可判定该孕妇(填“患”或“不患”) GDM。
②若GDM患者想了解病因是否为自身胰岛分泌功能异常,则需要测定血液中的和的浓度。
③相当一部分GDM患者在产后会康复,则康复后她们体内血糖水平偏高时的血糖调节过程是: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从而使血糖降至正常水平。
(2)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是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完成的,其中排尿反射受脊髓和大脑皮层共同控制。平时,膀胱逼尿肌舒张,尿道内括约肌收缩,使膀胱贮存的尿液不致外流。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的部分示意图。
①大量饮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人体尿量增多,与垂体释放的激素减少有关。
②当尿液充盈到一定程度时,膀胱壁内的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沿着(填图中字母)传人低级神经中枢,并进一步传至产生“尿意”。
③条件允许时,在神经调节下,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舒张,将尿液排出膀胱。尿液流经尿道时,刺激尿道内的感受器,导致逼尿肌进一步收缩,直至尿液排空。这种调节方式属于调节。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连续观察(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图中三次观察的目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用数字序号表示)。
①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起始的状态;②观察质壁分离现象;③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2)视野中能被观察到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能否观察到染色体?_________。
(3)以下A、B、C、D四图所示实验中,其实验原理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原理差异最大的是________。
(4)以下是一个测定某植物细胞液浓度的实验:
实验步骤:
第一步:在每组试管中注入等量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第二步:在每组的a试管中加入等量叶圆片和少量亚甲基蓝晶粒(对溶液浓度影响可忽略不计),并定时摇晃;
第三步:从每组a中吸取1小滴蓝色液体,小心放入对应b试管的溶液中部,观察蓝色液滴沉浮情况并记录。
实验示意图如下:
说明:若a管溶液浓度上升,蓝色液滴将在b管的无色溶液中下沉;反之蓝色液滴将上浮;若a管溶液浓度不变,蓝色液滴将均匀扩散。
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
a1、b1 |
a2、b2 |
a3、b3 |
a4、b4 |
a5、b5 |
a6、b6 |
蔗糖溶液浓度 |
0.0125M |
0.025M |
0.05M |
0.1M |
0.2M |
0.4M |
液滴沉浮情况 |
下沉 |
微下沉 |
均匀扩散 |
微上浮 |
上浮 |
明显上浮 |
①本实验的原理是:植物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存在___________时会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现象,引起外界溶液浓度的改变,这种变化可通过蓝色液滴的浮沉反映出来。
②本实验不同组别间的自变量是。
③若在某组a试管中的植物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则在第三步操作中,将发现蓝色液滴。
④在操作正确情况下,若发现在所有的组别中蓝色液滴都上浮,则实验应该设置______(填“高于”或“低于”)最低溶液浓度的系列蔗糖溶液组别重新进行实验。
【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下图是体外受精技术培育试管动物的大致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精子的顶体内含有能协助精子穿过卵母细胞的。
(2)体外培养受精卵时,除给予一定量的O2以维持细胞呼吸外,还提供的气体以维持。
(3)动物的早期胚胎移植到同种且与供体相同的动物体内,被移植的胚胎之所以能存活是因为受体对。
(4)从重组细胞到早期胚胎过程中所利用的胚胎工程技术是,胚胎移植前通过技术可获得较多胚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