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16gCH4含有10NA个电子 |
B.标准状况下,22.4L苯含有NA个苯分子 |
C.标准状况下,6.72L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
D.0.1mol.L-1CH3COOH溶液中含有0.1NA个CH3COO- |
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中为杂质),所选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
被提纯的物质(杂质) |
除杂试剂 |
分离方法 |
A |
NH3(H2O) |
浓硫酸 |
洗气 |
B |
乙酸乙酯(乙酸) |
饱和碳酸钠溶液 |
分液 |
C |
Cl2(HCl) |
NaOH溶液 |
洗气 |
D |
苯(苯酚) |
浓溴水 |
过滤 |
X、Y、Z是三种常见元素的单质,甲、乙是两种常见的化合物,这些单质和化合物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Z一定是非金属单质 |
B.X、Y、Z中至少有一种是金属单质 |
C.若X、Y都是金属单质,则Z必为非金属单质 |
D.若X、Y都为非金属单质,则Z必为金属单质 |
某温度下,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适量的NH3气和Cl2气恰好完全反应。若反应产物只有N2气和NH4Cl固体,则反应前后容器中的压强比接近于
A.1∶11 | B.11∶1 | C.7∶11 | D.11∶7 |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
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 |
C.某溶液中加入CCl4,CC1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 |
D.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SO42- |
下列实验现象、操作或反应原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现象、操作或反应 |
解释 |
A.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不滴落 |
铝箔对熔化的铝有吸附作用 |
B.向滴有稀硫酸的热淀粉液中滴加碘水,液体呈蓝色 |
淀粉在此条件下未水解 |
C.向盛有足量Zn和稀硫酸的试管中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 |
形成锌铜原电池,使反应速率加快 |
D.鸡蛋清溶液遇乙酸铅溶液会产生沉淀 |
蛋白质发生盐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