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和表二,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1991年和2012年各类用地比重(%)
年份 |
水田 |
旱地 |
林地 |
草地 |
园地 |
城镇 |
陆地水域 |
滩涂 |
未利用 |
1991 |
48.08 |
14.47 |
18.72 |
0.34 |
0.21 |
9.65 |
7.96 |
0.35 |
0.22 |
2012 |
41.87 |
9.89 |
17.27 |
0.04 |
0.03 |
23.91 |
6.35 |
0.33 |
0.01 |
(1)描述长三角地区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
(2)简述上海市自由贸易区的设立,对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意义。
(3)据表归纳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经济奥运会”之称的世界经济博览会已于2010年在上海举行。围绕“世博经济”、推动“长三角”经济联动这一主题,上海、南京、杭州等16个城市的市长经常举行长江三角州城市经济协调会。
材料二:我国东南沿海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福建、广东的便捷通道—厦(门)深(圳)铁路广东段正式开工建设。厦深铁路预计于2011年建成通车,届时从深圳到厦门只需3小时。
材料三: 2002-2003年两大经济区产业结构变化比较表
长江三角洲 |
珠江三角洲 |
|
2002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 |
6∶52.1∶41.9 |
4.9∶49.8∶45.3 |
2003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 |
5.1∶54.6∶40.3 |
4.1∶52.4∶43.5 |
(1)上海逐步成为江浙沪城市带中心,试分析上海发展的有利条件。
(2)厦门、深圳两城市之间已有海上航线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海高速铁路?
(3)根据材料三的信息,描述两大经济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说出两大经济区今后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向。
读材料一、材料二,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我国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
材料二: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课题,即“山区农业资源合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形成堰塞湖可能性的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获得以下信息: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的坡度多在25°以上,已有大片开垦为耕地;在E、F两地附近有多处崩塌滑坡,崩塌滑坡容易导致峡谷堵塞形成堰塞湖。
(1)依据图判断,此时A城镇风向是(单项选择)
A.西风 | B.东风 | C.西南风 | D.东北风 |
(2)四个城镇中,最容易遭受突发地质灾害的是,城镇规模最大的是。
(3)A与D相比,晴天概率大的是,原因是。
(4)如果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信息回答:
①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目前利用方式是否合理?。理由是。
②在E、F两地中,较容易形成堰塞湖的是地附近,建议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技术密切监视崩塌滑坡的动态。
阅读下表(表3)和图15,完成下列问题。
城市降水状况(单位:mm)
表3
城市 |
1月 |
7月 |
年降水量 |
珀斯 |
7 |
193 |
889 |
悉尼 |
104 |
84 |
1 205 |
(1)说出澳大利亚大陆7月最高气压与1月最低气压的差值最大接近多少百帕?
(2)说出图中M点在7月份时主要的风向为,并简述其成因
(3)从风向、地形、洋流等因素,对比分析1月、7月表中两城市降水差异的原因。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右下角区域是重要的优质棉花生产基地,简要分析优势的气候条件。
(2)图中河流②南北跨纬度约15°,河流的汛期主要出现在春季,且时间由南向北推迟,试分析原因。
(3)请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目前④湖泊水量和盐度的变化趋势。
下图所示地区是世界上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国政府积极支持风能发电的研究和开发,风能技术日臻成熟,风电已占全国发电量的20%。
材料二乙国依靠科学技术,走高效特色农业之路,花卉品种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竞争力不断增强。目前,该国在世界鲜花市场的占有率已达6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鲜花王国”。
(1)说明甲国大力发展风能发电的主要原因。
(2)分析乙国成为“鲜花王国”的主要区位条件。
(3)从水系特征和社会经济特点阐述图示区域大力开发运河航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