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地等值线分布图,关于图示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A.在C地可以看到图中湖泊美景
B.A、B、D三处地表水无法汇入图中湖泊
C.B地温度值范围为:3℃<T<4.8℃
D.A点海拔范围为:1000m<H<1300m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箍(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葙放在目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据此,回答1~2题。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大气的温室效应 | B.大气的热力运动 |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
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结果是
A.扩大了气温的日较差 | B.缩小了气温的日较差 |
C.导致低纬度更热,高纬度更冷 | D.提高了地表平均气温 |
日出或日暮时分,太阳看起来呈红色,周围的云朵绚丽多彩的原因主要是
A.云层反射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 |
B.云层散射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
C.云层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
D.厚厚的大气层容易散射可见光中的蓝色光,剩下主要包括红色和橙色的太阳光 |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表现在
A.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 B.吸收能量最强的可见光 |
C.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 D.对可见光具有散射作用 |
人类活动不断地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将会使
A.太阳辐射减弱 | B.太阳辐射增强 |
C.气温升高 | D.地面辐射作用增强 |